|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六中学
联系我们|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首 页 > 小荷文学 >

中国教育报作文写作指导

时间:2008-08-01      作者:韩秀娟推荐      点击:
 

在且行且吟中体悟作文教学的真意  (《中国教育报》2008222日第6)

 

     写作永远有一个潜质与禀赋在起作用,无论我们的教育优化到何种程度,也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作家。

  在我的潜意识里,写作已经包括习作与创作。习作与创作之间有必然的联系,但两者绝不能混为一谈;用创作的尺码去度量中学生的习作是我们一直在犯的错误。每一位曾在作文教学改革路上探索过的老师,都有一些值得记忆、值得反思的故事。本期特刊我们将分享江苏省张家港市教研教科室语文教研员蔡明和浙江省宁波市万里国际学校邓彤老师的作文教改、教学故事以及他们的感悟。

 

  ——编者

 

    这里翻滚着教改的热浪”

 

   “这里翻滚着教改的热浪”,这是1987年《盐城教育报》创刊号第一版长篇报道的文章题目。因为是创刊号,所以盐城市范围内的所有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及与教育相关的单位都一一赠送到了。新坍中学、蔡明夫妇、“四步法”这些普通的文字符号从此随着这篇“翻滚”的“热浪”在当地“热”了起来。

    “四步作文教学法”萌动于1983年,“揭竿拉旗”、“鸣锣开张”是1985年,第一阶段的总结工作是1987年初。于是,当年国内有影响的语文媒体陆续出现了名不见经传的蔡明、施桂湘两位新作者,《组织反批作文,活跃写作思维》、《抓好重作,培养创造性写作思维》、《一石多鸟的层次化互批》、《四步作文教学法的实验与体会》等一批论文散见于《语文学习》、《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教学之友》等期刊。当时的盐城市教育局副局长周在人、教研室主任俞洪岸、省教研室中语教研员朱芒芒、省中语会会长王文荪等领导和专家相继来到新坍中学,听课、座谈、问卷调查、研讨,给四步作文教学法以热情指导,并在当时我所在的新坍中学召开盐城市的作文教改现场会。之后,市教研室和电教馆为我们的课题拍摄了专题录相片:《变封闭为开放——蔡明、施桂湘夫妇的四步作文教学法》,在盐城市初、高中学校放映推广。四步作文教学法实验报告,被评为盐城市首届教改成果一等奖。

   “四步作文教学法”,简言之,即作文教学由序列化初作、层次化互批、活跃性反批和完善性重作四步构成。这一教法力图做到融写作能力训练、文体训练和思想训练于一炉,形成一个多股交织的训练系统,在科学、有序、实用、精要的开放型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掘写作主体——学生的写作潜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最终实现学生作文不需老师而能自写和自改的目的。

   随着这一作文教改项目的不断深入,学生在写作上的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有一批学生爱上了写作,不断有学生的作文见诸报刊,并在不同级别的作文竞赛中获得大奖。特别是《一份来自靠渔湾大塘的报告》获得了华东六省一市作文一等奖,再次在当地掀起了轩然大波。同时,也把我的教改人生推上了风口浪尖。之后,我曾专门写过一篇题为《被“神塘”闪了一回腰》的文章将这一幕永远铭刻在心。

 

  从“游击队”到“正规军”

   第一个作文教改项目虽然得了奖,并在全大市推广,但因为不是“名媒正娶”,既未办理课题申请登记手续,也没有接受各级科研机构的管理,所以,也就没有“结题”之说,充其量是“游击队”。在第一个教改课题的基础上,我和爱人进行了第二个作文教改课题的实验,虽然开始时仍然没有“登记”,但不久便被“招安”。最后,正儿八经地提交结题材料,通过专家鉴定,并且有了第一份结题鉴定,那就是“开放型作文教育研究”。

   “开放型作文教育”(由原“四步作文教学法”发展而来)课题,是针对作文教育封闭性严重,学生作文能力不高,教师批改繁重等现状,在扬弃古今中外教育思想的前提下,以培养“自能作文、自改作文、自成新人”为目标,紧扣“写什么”和“怎么写”进行了分层次、分阶段且有机联系的有益探索;从较高层面上发挥了教师的主导调控作用,引导全体学生走一条全方位开放的作文教育全程训练的新途径。它的价值在于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开拓了视野,启迪了思维,提高了效率,培养了现代新人;解放了语文教师。它以“放而有序,序而出活”为原则,初步形成了从小学到中学的全程序列。实验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目的,有周密的计划,有切实的方法和措施,有一套初具雏形的实验教材,充分体现了开放、创新、有序、实用的特色。

   以上这段文字是结题鉴定书上专家组的综合意见。这个意见,给了我们莫大的鼓励,也给我们带来了评奖的好运,我们的课题获得了江苏省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是唯一的一项来自普教的获得二等奖的成果。不久,县和市电视台、江苏省教育电视台分别对我们的这一作文教改进行了专题报道。199512月初,实验课题的专版《全方位开放,大面积提高》在江苏省语文教改成果汇报会上展示。课题论文被选入江苏省改革成果资料汇编,并发表在19963期《河北师范学院学报》,又被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学语文教学》全文复印。《作文成功之路》杂志社出版了《开放型作文教育实用教程》一书,并向全国推荐推广这一教改项目。

 

 

写作成为生活需要时智慧之光才真正闪现

 

    对于大量根本不愿写作、不会写作的学生,许多教师关注不够,不少作文指导实质上都是面向少数作文尖子,这是作文教学上的“嫌贫爱富”!对于大多数学生,教给其最基本的作文规范及方法乃是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学生首先得有丰富的写作体验,相关的技术指导对学生才具有现实意义。因此,写作教学必须首先让学生进行达到一定幅度的阅读量和写作量,然后进行扎实的思维训练,最后作一些技术指导。

    执教廿余年,在作文教学上甘苦备尝。屡屡因一次偶然的机会,窥见作文教学的希望之光,然后以这一案例为据,开始一次更深入、更全面的实验与思考。现撷取一二故事,略加整理,抛砖引玉,是所望焉。

 

  作文教学更需要“雪中送炭”

 

  【故事主角】叶青(女)【主角自述】自己来自于农村,初中阶段几乎完全泡在习题集中。数理化成绩尚好,但在初中没有任何课外阅读,进入高中后,意识到自己知识面狭窄,写作能力差,羞于在众人面前讲话。虽然对语文毫无兴趣,知道语文是自己致命的弱点,花了大量时间钻研语文,练习写作,但依然没有起色,认为自己的高中学习非常失败,因此很怀念初中阶段的生活。

   【教师诊断】教师认真分析了叶青同学的作业、作文,并与之进行数次交流,作出如下判断:叶青数理化成绩中上,智力条件不差。在初中阶段她的心态良好,高中阶段的苦恼是作文水平相对较低造成的。其作文最大的弱点有三:书写差、字迹潦草;作文内容单薄空泛;文章毫无章法,混乱无序。

   很显然,这是一个典型的作文“差生”。究其原因,书写差是初中阶段为应付大量作业所致,加之缺乏教师在书写上的指导,同时该生本人对此亦重视不够;作文内容单薄、缺少章法主要是由于缺乏自由阅读的经历体验,语言感觉较差,语言材料积累过少,缺乏基本的词汇、语句、语段乃至篇章图式。

  【应对策略】笔者为该生量身定做了一套“作文提高策略”。

   为该生提供一本字帖。每天临摹硬笔书法字帖一张,仅在笔画、字体间架等方面提基本要求;平时作业书写一旦不合要求必须重新誊写。

 

  精选平易典范的现代作品十余篇,要求她每日朗读直至成诵并且烂熟于心;然后,再逐句逐篇抄写范文,看完一句话后将它默写下来,连标点也不放过。以此培养她的基本语感。

 

  每天读一篇文章,并且做好读书笔记,侧重记录词汇与语句,阅读中有感受可以自由发表看法——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段或一篇。

 

  每次作文练习,暂不要求该生写完整的文章。只要求她将一句话扩展为一个段落,要求:围绕这一句话加以阐释,注意段内层次,适当运用读书笔记中积累的材料。当该生能够写好一段话后,再要求她能够将一句主旨句一分为二;然后,分别将这三句话扩展为三个段落,最后只需略加连缀,即可成一篇中规中矩的文章。

 

  篇章写作只提基本目标:掌握并熟练运用“总——分——总”结构,发挥其思路清晰、思维缜密之优势,以分析事理、剖析因果关系为主要写作方式。注意写作时将全文中心句置于文章首段,将段落中心句置于段落开头。文章不求词藻华丽而以语言朴素、说理清晰透彻见长。

 

  【实施结果】一学期后,叶青的书写已经基本达标。

 

  一年内叶青阅读课外文章427篇,专门积累的词汇、语句摘录本两本,撰写读书笔记113篇。在高三时,她复习《义理·考据·辞章》一文后,已经能够将文中的一句话从容严密地扩展为一个充实的段落了:

 

  课文原句:有时看来无关大体的细节上的马虎,却会造成关键问题上的错误。

 

  扩展段落:细节上的马虎,有时会造成关键问题上的错误。千里长堤,有时会溃于蚁穴;失之毫厘,往往会谬以千里;下棋时,一招不慎,可能导致满盘皆输;工作中,一点疏忽,也许会导致重大损失。在新疆,有人把包装上的“乌鲁木齐”误写成“鸟鲁木齐”,一点之差,使价值几十万元的产品完全报废;在美国,只因一只小小的密封垫圈泄漏,就造成“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爆炸的惨剧。西班牙作家松吉纳尔说:“一只掌钉可能毁掉一匹战马,一匹战马可能贻误一个战机,一个战机也许使一次战役失败,一次战役就可能毁掉一个伟大的国家。”由此看来,小事的确不小,我们对此能掉以轻心、漠然置之吗?

 

  【故事反思】中学生作文水平低是不争的事实。我认为,形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以下两大原因不可忽视:一是作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模糊不清。许多教师不知道中学作文教学究竟要达到怎样的目标,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么舍本逐末——偏重作文知识和写作技术的教学,以传授考场应试技巧为教学目标;要么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以文学创作、论文写作为作文教学的标杆。结果导致学生越来越疏远写作,思想贫弱、表达欠缺。二是作文教学偏离了主要服务对象。我们不少教师有这种毛病:把眼睛盯在几位作文尖子身上,一次作文,多数学生习作不入教师法眼,指导作文时,玄而又玄,似乎立志培养出几个文学大师。目前的中学作文教学,雪中送炭少,锦上添花多。对于大量根本不愿写作、不会写作的学生,许多教师关注不够,不少作文指导实质上都是面向少数作文尖子,这是作文教学上的“嫌贫爱富”!对于大多数学生,教给其最基本的作文规范及方法乃是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在实际教学中应该设立一个弹性区间:确定下限以及上标。对于绝大多数学生建立几条最基本的达标线即可,不必过于理想化。实事求是地说,现在有许多学生连作文的“温饱水平”都尚未达到,连基本的写作能力也不具备,这时如果奢谈“创新”,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大量学生得不到基本的作文训练,连起码的写作能力也培养不起来。

 

  因此,我们的写作教学,应降低标杆,面向大多数学生,先普及再提高。我们确定的三项基本写作目标:书写规范清楚、思考有物有序、表达清楚通顺。我们的目标:让众多思维混乱的学生学会思考,让众多语句不通的学生具备基本的表达能力,让所有的学生能够写出中规中矩的文章。

 

  对于多数作文水平相当低的学生,只要求他们认真做好以下三项基本功课:认真临帖,楷书或行楷书写争取三个月达到基本程度,背诵、抄写至少5篇现当代经典文章,以段落写作为抓手——从写好一个段落入手,逐步提升到写好一篇文章。

 

  思维是提升作文水平的关键要素

 

  【故事主角】陈琪【主角自述】酷爱语文,语文成绩优秀。

 

  阅读面广,兴趣广泛,爱好写作,初中阶段已有三篇文章发表。

 

  【教师诊断】陈琪性格活泼,社会活动能力强,本人有很好的修养。阅读面广,知识丰富,思想活跃,性格敏感。作文语言老练,写作常有创意。

 

  不足之处:写作有新意,但深度不足;阅读及写作均倾向于“心灵鸡汤”式文章,偏好小情调小趣味,文章不够大气。

 

  【应对策略】针对该生作文特有的“爆米花”式有味但不耐咀嚼的特点,笔者实施了如下矫治策略:写“日思录”,锻炼思维,深化思想。要求每天坚持写一则,必须有感而发,必须有所思考。推荐阅读周国平哲学散文。

 

  【实施结果】一年来,该生写下大量“随感式、语录式”的“日思录”,其间不乏有精辟深刻之论,教师收集整理,与其他学生的“日思录”汇编成册。

 

  【故事反思】思维是中学生作文水平快速提升的一大瓶颈。有许多学生的作文,在语言上能够做到文从字顺,篇章方面也中规中矩,但文章总体却平淡无味、乏善可陈。这时,最适宜的办法不是进行写作技巧的指导而是从根本抓起———要花大气力进行思维训练。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成于“笔前定型”,其意就是在写作成文之前,必须有思想的定型;张志公先生也说过“学生的文理不通多半是因为没有想清楚”;而苏霍姆林斯基更是断言:传统作文教学存在的最大弊端是语言脱离思维。

 

  语文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思维是作文的第一要素,是作文的前提。我们不反对作文技巧,但我们必须明确,诸多作文技巧其实都是思维的外化。例如,写作中的层次其实就是思维连续性的“中断”,在思维行程中,每一环节告一段落,就成一层次,一前一后就显出了层次来。而“线索”则表现为作者的一种纵向的思维经脉。哪里还有什么脱离了思维抽象的形式或技巧?至于词语的调整、句式的选择、修辞手法的运用,等等,莫不如是,哪一种表达离开得了思维?

 

  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思维训练是作文教学的根本。我们的学生在写作时普遍存在如下问题:不愿思考、不会思考。据此,我们特提出作文教学三大基本策略。

 

  激发思考。努力让学生感受到思维的乐趣,让学生面对丰富复杂的生活进行深入的思考。笔者经常要求学生分析一些谚语、格言的意味,如“春捂秋冻”的哲理意味。当报刊报道中式快餐在与西式快餐竞争中惨败时,我在学生中发起讨论:“荣华鸡为什么斗不过肯德基”?我经常在课堂上随意抛出几个话题要求学生思考,努力使学生意识到思维原来如此有趣味。

 

  单纯的趣味还是无法长久维持写作行为的。我们还应该让思考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只有能够切实解决学生实际需要的东西才能够真正得到学生的认可。我所在的学校有许多学生的父母均是企业主,这些学生平时耳濡目染,对于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有着特殊的现实需要。因此,在教学中,我提出这样的材料引导学生思考:“伯乐相马”的“广告效应”;刘邦与诸葛亮的管理风格之比较;唐太宗的“CEO”智慧等,激发学生对许多问题的深度思考。

 

  强制思考。教师还应该让思考成为学生的习惯。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写“日思录”,每天记一点,贵在坚持。长期坚持下来,收获相当可观。

 

  辅助思考。教师还应该为学生的思考搭建平台。我平时也为学生介绍一些写作思维方法,但绝不从写作教科书上照搬一些生硬的方法,而是将思维方法借助生动有趣的方式介绍给学生。例如,我总结出这样几种思维方法:“说文解字法”、“境界分层法”、“对称构思法”、“七巧板构思法”,学生运用起来颇觉便利并且兴味盎然。

 

  总而言之,我们的思维训练策略可以这样概括:诱你想、逼你想、帮你想。

 

  学生首先得有丰富的写作体验,相关的技术指导对学生才具有现实意义。因此,写作教学必须首先让学生达到一定幅度的阅读量和写作量,然后进行扎实的思维训练,最后作一些技术指导。我们的写作教学以写作行为为经,以写作技术知识为纬。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适当进行基本的技术指导,丰富学生写作体验,精选简化写作技术,只传授一些最基本必要的规则指导。

 

  事实证明,当学生写作不再是一种空泛的形式训练时,当学生的写作已经成为一种生活的需要时,写作的智慧之光才真正开始闪现。

 

  (作者简介:特级教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国家级骨干教师。现执教于浙江省宁波市万里国际学校)

 

 

  专家的鉴定非常凝练和概括,这里还想再饶舌几句。开放型作文教育实验主要采用六种课型:社会实践课,阅读吸收课,信息交流课,写作练笔课,讨论争辩课,汇报展评课。这一作文教改的意义在于,实践了“生活的外延内涵就是作文训练的外延内涵”的新命题;做到了作文能力的提高和心灵、人格、创新等素质构建的同步,让学生在观察、体验、积累、交流、争辩、互批、反批、重作、求新等各种写作实践活动中,形成健康的文化心理、高尚的人格修养和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学生是写作活动的主体,写作活动的全过程都必须由学生自己去亲自参与、亲自实践,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引导和帮助写作主体学会作文,而不是代替学生的批改和评价,做苦不堪言的、吃力不讨好的无用功。学生主练,练写、练改、练评,在练中摸索规律,总结经验,提高自己。教师主导,做出色的教练,通过指导、修改、鉴赏和下水示范等各种行为,收诱导之功;做高明的医生,按计划、有序列地组织各种作文活动,帮助治疗各种作文疾病,让学生知道该怎样和不该怎样。开放型作文教育实验始终注意开放而不无序,教学民主而决不放纵;注重宏观求活和微观求实的和谐统一;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分层教学、分类提高的原则;注重写作的成功教育,力争篇篇出范文,激发主体的兴趣;注重把作文训练的重心放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果子。

 

  难忘“三跨”作文教改课题为

 

  了让不同层次学校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写作中享受成功的快乐,写一篇情真意切的作文,做一个富有个性且和谐成长的人,我们又进行了第三个作文教改项目的研究。这就是被人们称为“三跨”的“大面积提高作文课堂教学效益的研究”课题。这一课题研究从地域上说跨三个地级市(盐城、连云港和苏州),从参与学校的类型来说跨四种不同层次的学校(重点高中、乡镇完中、中心初中、联片初中),从时间上说跨“世纪”(从1996年申请列项始到20017月通过专家鉴定结题止)。

 

  这项正式立项的省级规划课题,直接参与实验的语文教师有30多人。按理说,已经有了两个比较成功的作文教学改革实验的基础,这一次教改应该是轻车熟路。事实恰恰相反,这一教改项目的难度相当大,用“心力交瘁”来形容肯定不夸张。因此,我们常常用“难忘”来概括。

 

  一是校多、人多、层次复杂,统筹规划、举办活动、展开研讨的难度实在太大,常常为举行一次研讨活动的承办地、吃饭、人员安排伤透脑筋,一次在外人看来非常成功的活动,常常伴随着当事人的身心俱疲。二是功利化教育市场太强大,升学率的数字几乎把许多学校领导的手脚缚死,于是,这个压力就很自然地转嫁到实验自愿者的身上。戴着镣铐跳舞,螺丝壳里做道场,实在太难了。三是因为归属科研课题,于是开题、阶段报告、中期报告、结果评估等一系列“规定动作”,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加之结题时专家们的点名答辩,“大面积”有多大?“效益”、“效率”、“效果”、“效应”之间的同和异是什么?“提高”能量化吗?“整得”我这帮“结义”兄弟们“匆匆应战”、“左冲右突”。

 

  其实,这一作文教改课题的真正难忘之处在于,它抓住了写作教学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兴趣、习惯、品质、差异、个案和过程。与一般作文教改不同的是,没有停留在写作技巧、写作方法,也没有停留在写作是否可以速成这些非本质的层面,更没有去做应试的工具,研究考场作文应对技法。

 

  改定思改,改何如哉?

 

  作文教改之路上远不止以上三处痕迹,我们还进行过漫画作文尝试,出版过《漫画作文》

 

  一书;进行过网络背景下的写作研究,开办“老蔡茅屋”和学生作文包厢,举办过三省一市的网络作文专题研讨活动;进行过日记写作与演讲结伴同行的说写一体的作文教改……

 

  四步法也好,开放型也好,大面积也好,其主体都是学生,而且学生拥有主人的权利;教师只是“主导”,而不是“主讲”,更不是“主宰”学生的写作课堂;教师的作用在于诱之、导之、喻之,“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四步法,开放型中的“讨论争辩课”、“汇报展评课”等与当下备受推崇的杜郎口中学的做法何其相似!“社会实践课”的意义不就是为了让学生读无字书行万里路吗?“阅读吸收课”的意义不正是为了让学生读有字书破万卷吗?“互批”、“反批”、“信息交流课”、“讨论争辩课”等不正是新课程提倡的合作、探究与交流吗?而“大面积”课题着意解决的“兴趣、习惯、品质、差异、个案和过程”等关键问题,不只是解决写作的事,更是关注学生生命个体的自由平等、健康阳光、生态和谐成长的大事。而日记、演讲等说写一体的实践,其实际意义远远超出培养“下笔成文”、“出口成章”的说写能力之外了。因此,现在我们更愿意用“生态作文”四字来概括。

 

  “生态作文”是一种尊重写作规律与生命成长规律的写作,它拒绝唯功利化的应试作文,它拒绝违背规律的“揠苗助长”,它承认儿童写作发展的差异性,它视写作为一种情感思想表达的需要,更视写作为生命成长的一种过程。写作如同鸡生蛋,不是所有的鸡都能生蛋。写作永远有一个潜质与禀赋在起作用,无论我们的教育优化到何种程度,也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作家。生蛋不能一蹴而就,难以速成,有一个慢长的孕育过程,正如草根教育研究者张文质先生总结的那样: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写作研究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在我的潜意识里,写作已经包括习作与创作。习作与创作之间有必然的联系,但两者绝不能混为一谈。用创作的尺码去度量中学生的习作是我们一直在犯的错误。

 

  再次审视我和同行走过的作文教学改革之路,我认为完全可以省去繁多的“头衔”、“名号”,“生态作文”完全可以概而括之。我的体会是,作文教改不会“鸣金”,“且行且吟”才是永远的姿态。

 

  (作者简介:江苏省张家港市教研教科室语文教研员,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名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苏州大学教育专业兼职硕导。)

 

    《中国教育报》2008222日第6

 

 

三级训练体系:让作文教学有用、有序

   20080222 作者:管然荣 王惠丽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早在1977年,刘朏朏、高原两位老师就以北京月坛中学为实验基地,创立了“作文三级训练体系”。1985年,《三级训练作文课本》由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出版。1989年,《作文三级训练体系概论》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这是新时期起步最早的主要针对初中学生的作文教改实验,在全国语文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站在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来看,这项教改实验可以说是新时期作文教学改革的报春花,实验的成果对于今天的作文教学改革仍有不可低估的借鉴意义。

 

 

  中学语文界早已对这一教改成果作出了积极而中肯的评价:作文“观察-分析-表达”三级训练体系实验课本是一套有用、有序的作文教材,它旨在反映中学生作文能力形成的全过程,着重树立实事求是的文风,力图将学生表达水平的提高同他们认识水平的提高统一起来。其中,观察是基础,分析是核心,表达是结果,三者是一个紧密相连的整体。它不仅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进行训练,而且从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入手,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捕捉题材的能力。它还提供一定数量的实例,使学生从示例中学到观察、分析、表达的方法,并注重训练序列的安排与教材系统的建设。整套教材在编排序列上,分“观察-分析-表达”三级,呈三级六段四十四步,级与级、阶段与阶段、步与步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结合当前语文教学与研究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这一作文教改成果,仍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深思慎取。

 

 

  其一,它能较好地体现出“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且具有符合认知规律的层次性与科学性。初中一年级着重培养观察力,写观察日记与观察笔记,侧重练习记叙、描写;二年级着重培养分析能力,写分析笔记,侧重练习议论、说明;三年级着重练习语言运用与文章结构。

 

 

  这种序列性植根于两位老师深思熟虑的理性认识:改革语文教学,要从实际出发。怎样体现这条原则?要在有用、有序上下功夫。有用,就是要适应实际的需要。用叶圣陶先生的话说,就是要使学生毕业之后能达到“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有序,就是语文教学要有训练序列。

 

 

  时至今日,大多数作文训练不是仍处于盲目随意的无计划、无序列状态吗?在“文体意识”日益淡化、“四不像作文”大行其道的作文教学时风下,在某些含混模糊、玄妙神秘的时髦语文观仍大有市场的情况下,这种朴素浅白的教学见解值得我们思考。

 

 

  其二,在作文训练过程中,它充分凸显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两位老师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教师的职责问题:教师要教会学生作文,迅速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不能光靠复诵“多读多写”这四字真经,还得进一步去研究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规律和作文训练的具体方式方法,使作文教学更具有科学性和计划性。比如,针对学生写作的重要能力——分析能力,两位老师曾撰文作出深入分析:分析能力是作文的一项基本能力。作文,无论是立意布局的再三斟酌,还是写作提纲的反复推敲,都离不开分析。分析思维贯穿于作文的全过程,分析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文章质量的优劣。“观察、体验、研究、分析”的功夫,对于文学家、艺术家从事创作必不可少,而对于学生学习作文,也同等重要。

 

 

  时至今日,靠“多读多写”这四字真经来进行作文指导的教师仍非个别现象。而在一些课堂上,原本应该“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却常常处于“失语”的状态。这是有实效的教学行为吗?这是负责任的做法吗?

 

 

  其三,示之以例,授之以法。在作文三级训练的过程中,充满了大量鲜活的例子和各种切实有效的写作方法,对写作能力尚不成熟的中学生有着无可替代的指导意义。而相比之下,今天的某些用“生成”、“体验”、“感悟”等词汇来否定具体方法指导的教育理念,是否应该反躬自问一下了?

 

 

  有几句话看似题外:让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是语文教学责无旁贷的核心任务,而写作能力又是学生语文能力宝塔的顶端,作文教学理应处在整个语文教学的核心位置。新时期的作文教学虽然也产生了一些新成果,但是“雷声大,雨点小”,作文教学混沌无序的状态不仅没有多大的改观,而且还陷入了不少误区。因此,在语文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的今天,我们重提上世纪八十年代这一可操作性强而影响广泛的“作文三级训练”模式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中学作文教学要很清醒地意识到并切实担负起我们能够也应该担负的任务,切莫去做“挟泰山以超北海”式的不着调的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回到自己朴素、本分的职责上来。

 

 

  (作者单位:管然荣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教研员;王惠丽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丽泽中学)   

 

 

快乐大作文:学生在体验中亲历生活

   20080222 作者:李白坚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快乐大作文的基础理论

    “后”作文教学的局限和“前”作文教学的提出。自古及今,教师习惯奉行的一直是学生开始提笔之“后”的作文教学,即出题后的审题、口头或书面批改、作文评讲。“后”作文教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注重作文开始“后”学生记忆中“生活素材”的运用,忽略作文开始“前”观察生活、摄取素材方法的训练;它重视文字形成的技术构成,轻视文章发生“前”的感情储备;它较多关注理性的思维状况,很少涉及生活的实践形态。事实上,在文章生成之“前”,作者有许多工作要做,教师也有许多教学要执行。其中最主要的工作是:训练学生获取生活素材的本领和激励学生的写作热情。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传统作文教学很少顾及“源头活水”的获取能力和“下锅之米”的收集技巧,绝大多数学生在以“命题作文”为方式开始写作时,是没有足够的生活素材作铺垫的。阅读可以协助学生学习写作,但是通过阅读获取的不是生活的“源”而是“流”——是作家在“彼时彼地”通过他们自身体验所获得的“生活”,而非学生自己体验所得的生活。亲历的生活和从文章里读到的生活,在色彩与感受、深度与力度上,不可同日而语。

 

 

  什么是生活?对于学生而言,生活就是吃饭穿衣、上课放学、打球玩耍,斗嘴闲聊……如果注意挖掘和感受,在这些生活中,完全能提炼出有益的写作材料。不能一提到反映生活,就必须是“有意义的事”。因此,帮助学生学会获取生活素材,是教师进行“前”作文教学最重要的内容。

 

 

  运用“眼、耳、鼻、舌、手”感受和体验生活,是获取生活素材的唯一途径。写作要依靠“字、词、句、段、篇”不错,但如果以此为窠臼,就不能在现实生活的广阔天地里求发展,只能在文字构成的方寸之间修修补补。过分强调“字、词、句、段、篇”的教学,容易使学生误以为作文是一种先验的东西,只要把一定的好词好句凑上去就行,从而忽视了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事实上,“字、词、句、段、篇”是以丰富复杂的生活为前提的。“现场演示作文教学”(即“快乐大作文”)认为,运用“眼、耳、鼻、舌、手”感受和体验生活,是获取生活素材的唯一途径,并因此特别着重在作文“前”教授学生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的方法。

 

 

  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是“前”作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写作,除了需要生活积累,还必须具有一定的表达热情。热情,是写作产生的酵母。“后”作文教学忽视了获取生活素材的写作规律和“情动于中”的祖先遗训,硬要刚刚学习写作的中小学生在没有生活积累和“无动于衷”的心理状况下写作文,实在是勉为其难。因此,设法在作文“前”调动学生的表达情绪,也是重要的“前”作文教学手段。

 

 

  快乐大作文的教学模式

 

 

 

    实践证明,在课堂上“演示”一个预设的,具有科学性、趣味性、系统性的游戏活动,吸引学生激情参与、展示过程让其观察、然后再行写作的方法,行之有效。

 

 

  今天的教师已经很难像孔子那样带领学生走进社会生活,但是,我们却可以在课堂上制造一种微观的“生活”,见微知著地训练学生学习获取生活素材的方法。例如,我们虽不可能带领学生遍尝天下,却可以给学生一盒糖或一包花生,教导学生观察食品的厂家、出厂日期、保质期、外包装以及色、香、味、形等。由于“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将很快掌握生活观察和细节获取的方法。此外,在“演示生活”时,向学生解释一些诸如细节、素材、剪裁详略、心理活动、方位变换、题目从何而来、记叙和生活原型的区别等理论问题,也远比从写作的角度要方便、清晰得多。

 

 

  游戏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大力投入,产生表达激情。将游戏的观念引入课堂,是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的课题。通过游戏活动,学生积极投入,紧张竞争,忘却作文动机,产生表达需求。正是在这样的心理状况之下,形成了“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氛围,构筑了写作表达的前提与基础。以《哑剧》一课为例:当全班学生排队跳着没有绳子的“绳”、拔着没有绳子的“河”的时候,学生内心将充满何等的新奇和诧异!以上心理的直接外化就是“想说话”,但是游戏规则又不能说话,于是,文字表达的机制就形成了,矛盾以作文的呈现而得到解决。

 

 

  快乐大作文如何批阅

 

 

 

    “现场演示作文教学”提出“让语文教师从‘作文评改’的繁复劳动中解放出来”的口号,提倡改革作文批改方法的六个步骤:一是巡视批改,教师巡视于学生之中,随时和学生讨论写作中出现的问题。二是朗读批改,在全体学生完成作文后,请学生朗读典型文章,教师进行逐字逐句的实时评说。三是学生互评。四是学生自评。五是教师重点精评几本作文。此外,“现场演示作文教学”特别强调教师要填写《班级作文批改情况一览表》,改变原来批改只对个体学生负责的局面,进而成为对整个班级作文情况作宏观调查和了解,以数据与百分比勾勒全班的作文态势。

 

 

  快乐大作文是一个教学系统

 

 

 

    长期以来,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的写作教学各自为政、较少沟通,因此造成课程重复、教学盲目、该教没教、教过再教、成本甚高、效率较低的误区。鉴于此,“现场演示作文教学”将它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基础教育的全线贯通以及与高等教育写作教学的顺利链接。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以“前”作文教学理论为基础,以课堂游戏活动为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记忆、想象、逻辑、操作、创造能力为目标的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写作教学体系。

 

 

  (作者为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   

 

个性化作文: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我要写

    

    “个性化作文教学实验”是伴随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脚步诞生的一项语文学科教学改革实验,是“语文个性化教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者旨在探索出一套既符合新课标要求,又便于语文教师操作的作文教学新体系。自2002年起,实验开始在全国各地的400多所学校开展研究。

 

 

  个性化作文的特征

 

 

 

    个性化作文是指具有写作主体鲜明个性特征的学生习作,重在强调求异,尽量避免趋同。主要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自主。 自主有以下五点要素:第一,自需的,而非盲目的。第二,自觉的,而非盲从的。第三,自愿的,而非被迫的。第四,自为的,而非包办的。第五,自由的,而非约束的。个性化作文需要适宜其生长的自由环境和自由的空间。

 

 

  真实。 只有学生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情感、真实体验、真实生活,才能写出个性化的作文。这里所谓的真实,是广义的真实,既包括事件的真实,也包括情感的真实;既包括现实的真实,也包括想象的真实。

 

 

  创新。 创新,就是力求新颖、别致。人无我有是创新,人有我变也是创新。创新首先要独特,对学生作文来说,就是要求观察事物要有独特的视角,思考问题要有独特的方式,表情达意要有独特的手法。创新还要求深刻,作文有了深度,就有了个性。当然,创新的要求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标准。小学生创新,只要力求新颖就可以了,而高中生就要追求独特和深刻。

 

 

  健康。 个性化作文还要求健康,健康就是要追求品位与格调。

 

 

  “个性化作文教学”简单地说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努力促使学生作文趋向个性化的教学机制。作文个性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发展学生健全个性的过程,也是发展学生写作能力,使其作文具备个性化特征的过程。

 

 

  个性化作文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作文教学个性化以作文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在发展学生作文个性化的过程中,推进语文教育的整体改革。语文教学是一个整体,语文教学体系是由互相联系的多种要素构成的开放系统。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只是现象,其实质是整个语文教育都存在问题。作文的问题不是孤立的,它与语文教学的其他方面有着密切联系。例如,我们不能脱离开阅读教学孤立地去谈写作教学,因为没有个性化的阅读,就很难有个性化的写作。因此,一方面,我们要通过解决语文教学其他方面的问题,来促进学生作文个性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作文个性化的开展,必然会推动语文教育的整体改革。

 

 

  个性化作文教学原则与教学策略

 

 

 

    个性化作文教学实验具有四项教学原则:一是学生自主的原则。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是写作的主体,什么时候写、写什么、怎么写都应该由学生自主确定。教师的作用在于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为他们创造条件、提供环境,并有针对性地作必要的辅导。坚持学生自主的原则,包括研究学生的写作心理,适应学生的发展,考虑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发展的年龄特点和阶段性,适时适度地提出阶段性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

 

 

  二是注重积累的原则。学生的写作活动不宜过早地关注怎么写,首先要开掘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即强调积累。学生的积累包括生活积累与阅读积累两个方面。生活的积累又包括观察与思考两个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人生,正确认识自我;还要时刻提醒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多观察、勤思考的好习惯。

 

 

  三是强调开放的原则。教师要将作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学校、家庭、社会)融合在一起,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更广阔的领域,而不是将“联系生活”作为为作文教学服务的手段。同时,教师要淡化作文课,打破学科界限,打通各学科的联系,把作文与学生的综合活动、探究活动结合起来;注意开辟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方法,采取多种措施,不拘一格地开展作文教学。

 

 

  四是重视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整合的原则。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可以实现无课堂化、无纸化教学,使学生的作文活动生活化。

 

 

  个性化作文教学策略包括:

 

 

 

    第一,调整学生心态,使学生克服畏难心理。个性化作文教学,需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自由的“心理场”;要尽量淡化诸如体裁、题材、结构、章法、字数等方面的要求,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不能只从技能水平的高低去衡量学生作文的优劣,要更珍视学生完成作文过程中的童心童趣、真情实感、真知灼见、想象力和创造性。

 

 

  第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个性化作文教学倡导让学生自由表达,要让学生的习作生活化,将作文训练与学生各学科的学习、家庭及社会活动融为一体,使其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鼓励学生多写“放胆文”、随笔、日记等,使作文训练多样化。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方面,要让学生养成每天动笔的习惯,以量变求质变。

 

 

  第三,设法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有的写”。作文个性化教学要解决好“写什么”的问题。勤于读书、热爱生活是践行此道的不二法门。读书不仅为写作提供了营养,也提供了写作的机缘与动力。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跳出书本,放眼世界,关注人生,投身社会,体味生活。

 

 

  第四,注意启发作文思路让学生“写得好”。淡化形式不是不要形式,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写作技巧的规范与写作能力的提升。特别要通过启发学生的作文思路,使学生作文具有鲜明的创新特征。

 

 

  第五,改变作文指导方式,尽量实现个别化辅导。作文的个别化辅导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倡导面批,即当面个别指导。二是要改变作文评语的面孔,使之更加个性化、人性化,杜绝作文评语过于严肃、呆板、一般化、缺少针对性等现象。

 

 

  第六,改变作文评价方式,强化学生成功的心理体验,形成良性循环。一是要改变评价的标准,不能主观地用一个固定不变的标准去衡量所有学生的作文。先找到学生作文中最富个性的那一点,予以肯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心理体验。二是改变评价方式,变单纯的教师评为师评、自评及学生互评相结合。此外,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发表机会,这也是一种评价,而且更具激励作用。

 

 

  (作者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中国教育报》2008222日第5

 

 

洪宗礼:写作教学要有序、善引、求活

  

    洪宗礼先生在语文教育界的思考和实践,始终前瞻而扎实。他的作文教育思想,我觉得有这样一些要点:

 

     一是认定写作教学十分重要。洪先生认为,写作教学是母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与写作,“就好像鸟的两个翅膀,缺一不可,否则就无法飞向天空;哪怕是其中的一个翅膀受了稍稍的损害,想要高飞也绝无可能。”作文是一个人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任何一个人写一篇像样的文章,都必须涉及生活感受、情感态度、价值取向等精神层面和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审题立意等表达、思维层面的东西。从一篇文章大体可以看出作者的阅读基础、语文素养、思维状况、认识水平和心理素质等。

 

 

  洪先生在自己几十年的教学实践、研究特别是教材编写过程中,始终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等量齐观。无论是他的“双引”教学观和“三阶十六步”的写作训练方法,还是他的写作训练体系,都无一例外地表明他对写作教学的高度重视。

 

 

  二是确立读写关系的“互动性”。在《读写结合,相辅而行》一文中,洪先生如此描述道:“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各自的任务、内容、要求和特点,两者是不能互相取代的。但是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始终是相辅而行、紧密结合的,他们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互相促进。”这是对语文读写关系的最为准确、最为本质的揭示。

 

 

  那么,具体而言,这种互相关系究竟是如何作用的呢?他认为,一方面,“读与写,基础是读”。“不仅阅读本身是一种需要培养的能力,而且它是写作的基础和前提,制约和指导着写作”。基于此,他提出了“以读导写”、“从读练写”的写作教学思路。另一方面,写作对阅读理解又有促进作用,洪先生提出“抓写促读”的理念。他认为,“在经常性的写作教学中,从命题、指导到批改、评讲,都要有意识地联系阅读教学,让学生在写作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更好地巩固阅读课上学到的语文知识”。

 

 

  这样的论述清晰地揭示了语文教学这只大鹏身上原本分列的两翼的内在联系。这不仅启发我们更科学地认识和把握语文学科的内容和语文教学的任务,对我们科学、准确地设计和实施语文教学有指导意义,而且可以很好地指导语文学科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设计和设置,以及语文教材体系的确立和具体的编写工作。

 

 

  三是鲜明地提出作文教学应该循“序”渐进。洪先生认为,写作教学尽管定“序”难觅,但无“序”必乱,基本的规律和序列还是可以找寻的。他总结几十年的教学研究生涯,探索出一套比较完善、实用、令广大语文教师认同的写作教学序列和体系。这一体系的特点是变过去的依据单一角度为“多股交织”、“螺旋递进”,也就是综合考虑写作知识、能力,认知心理,写作思维,写作习惯,写作内容、形式、表达方式等多种要素来设定写作教学的序列。这种序列的特点是“大体则有,定体则无”,是“科学性”与“模糊性”相结合的产物。

 

 

  四是提出写作教学的理想境界在于“活”。写作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自由、欢畅和灵活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在上世纪90年代全国一个小型的语文教改研讨会上,针对当时作文教学随意、刻板、随心所欲、一笔糊涂账的状况,洪先生提出“死去活来”的主张,引起广泛共鸣。所谓“死去”,就是少一些作文教学的条条框框;“活来”,就是采取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

 

 

  针对现实,洪先生提出求“活”的七条建议:让学生自己到生活中找“米”,建立自己的写作资源粮仓;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心”,作文中要说真话、记真事、抒真情、做真人;要允许学生有规有范、画地不设牢;提倡简单就是美;让学生“吃饱喝足”,给予高营养;为学生插上网络的翅膀;要始终引导学生去“想”。

 

 

  这些建议和要求抓住了当时乃至目前中学写作教学中的种种问题和症结,提出了实实在在的治理和改变的策略。

 

 

  五是提出作文教学的关键在于“引”。“引写”是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实践,逐步养成作文的能力和习惯。“引”是一种语文教育的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方法。它规定了教师在写作教学、写作课堂上的作用和地位,明确了教师实施教学时必须坚守的只启发、激发而不越俎代庖的方法和策略。如何“引写”?洪先生总结出知识引写、例文引写、情境引写、激思引写和导源引写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他自己平时的写作教学就是一步一步按照这样的方法,实践着“引”的思想,不断结出丰硕成果。他在《始终是从零开始》一文中,曾经实录了自己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一堂写作教学课:课堂从“引读”开始,教师让学生从集中“反刍”课文中的写作知识的过程中获得启发,顺利向写作片段训练过渡;而在训练并交流的过程中生成问题之后,又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和自己思考来解决问题。进入写作训练前“引读”的热身、铺垫,训练并交流中“生成”问题的“引导”处理、解决,集中体现了他的科学的“引写”教学观和高超的教育智慧。

 

 

  六是提出写作教学的终极目标是“立人”。在洪先生看来,写作教学也必须以立人为本,必须着眼于培养健全的人、有个性的人、富有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的人。洪先生在写作教学实践和研究的过程中,总是坚定不移地让学生“以我手写我心”;主张“活”的写作训练;主张有“序”有“格”,更强调对“序”和“格”的大胆突破。为此,他坚决反对急功近利的应试写作教学的僵化模式。他经常说,应试写作的框框简直害死人,套格作文、骗分作文训练到最后,被套的、被骗的恰恰是我们自己。这些观点真正切中肯綮,发人深省。洪先生的“立人”观和一针见血的批评,想必可以让一些依然在应试泥淖中艰难跋涉的人醍醐灌顶,在反思中找到写作教学的正确门径。

 

 

  (作者为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中国教育报》2008222日第5

首 页 |学校简介 |文明六中 |党团园地 |师德楷模 |学生榜样 |小荷文学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