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您好!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端午佳节临近,首先祝您和您的家人端午安康!
假期时间:2023年6月22日至24日。
6月25日正常上课。
为了您和您的家人度过一个安定祥和的节日,特别是为了您孩子的平安健康,学校向您温馨提示如下:
一、溺水危险要防范
端午节期间,您一定要掌握孩子的行踪,做到“四知”,知道孩子去哪儿了,和谁去的,去干什么,什么时候回来,防止孩子失管失控出现意外。要教育孩子避免到水边游玩,如果出行一定要有家长监护,防范意外溺水和踩踏事件发生。要教育孩子坚决做到“六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二、交通安全勿轻视
“端午节”期间车流量增多,请您一定要关注孩子出行的交通安全,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规则,文明出行,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乘车时要全程系好安全带。不乘坐无证照、违章超载(员)的车辆。切记,16岁以下不得骑电动车(共享单车),更不能骑行电动摩托车。
三、心理健康应关注
临近期末,孩子的学习压力可能会有所增加。端午假期期间,家长们要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关注孩子的情绪、心理问题。如发现孩子情绪波动较大,要及时引导,让其不良情绪得到宣泄。持续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情绪,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方式,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帮助。
四、食品安全要注意
教育孩子注意夏季饮食卫生,提高食品卫生安全意识,注意食品卫生安全。要教育孩子树立健康的食品消费理念,把好食品入口关,自觉抵制“垃圾食品”,不购买“三无食品”,不吃过期、变质和来历不明的食品,不光顾无证无照的流动摊点,不在卫生条件不佳的饮食店就餐,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五、文明出行要牢记
要教育引导孩子做到假期文明旅游、文明出行,杜绝在景区等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乱扔垃圾、随地吐痰、随意插队、乱刻乱画等不文明行为。要在教育引导孩子遵守交通规则,做到文明交通的同时,注意自身的文明行为,给孩子做好榜样。
各位家长,让我们携手并肩,齐心协力,共同为您孩子的健康茁壮成长保驾护航!
濮阳市油田第六中学
2023年6月20日
端午的由来传说和文化习俗
一、端午由来
端午节的由来,众说纷纭,有“屈原说”、“伍子胥说”、“曹娥说”等,但“屈原说”最受认同。
(一)纪念屈原
屈原,名正则,字灵均,一名平,字原。出生于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他是中国最早的大诗人之一。公元前278年秦国将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都城郢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心如刀割,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就有了端午龙舟竞渡、吃粽子的风俗。
(二)纪念伍子胥
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三)纪念孝女曹娥
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孝女曹娥之日。
二、端午习俗
(一)赛龙舟
赛龙船,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赛龙船(舟)历史悠久,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中国自古以来有以船送瘟神的习俗,赛龙船的目的意义全国各地都大同小异,而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祭拜屈原的划船仪式流传。
(二)吃粽子
端午节食粽子,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粽籺”“筒粽”,其由来久远,花样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繁多。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三)挂艾草、佩香囊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
佩香囊,是端午传统习俗之一。香囊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效。
(四)饮雄黄酒
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所以在端午节时,古人们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五)拴五色线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丝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丝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带五彩丝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