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总复习大聚焦
一、复习的目的是综合提高,而课堂则是复习的主阵地。课堂上的复习内
二、理解知识,记忆知识
毫无疑问,复习重在理解知识,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较好地掌握它,运用它。否则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学习效果就差。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科学的精髓,一定要设法弄懂,并常常记忆。
有同学认为,只有文科内容需要记忆,理科只需理解就行了。其实物理学科除了理解外,适当记忆是很必要的。如基本公式、单位及换算、基本常数、实验目的和原理等,这些内容只有适当的记忆才能在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对理解相关知识、提高解题速度都有帮助。
三、加工整理,自制学习卡片
现行教材是按照“先现象后本质”、“先宏观后微观”、“先部分后整体”的结构形式编写教材的。到了总复习阶段,应该从知识的系统性方面去考虑,把各章节的知识重新归纳、整理,并形成知识网络。一般按力、光、热、电学等分类进行,从而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和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整理后的知识,若把一些基本点、重点、难点、知识间的联系要点、易错点等制成学习卡片,可以节省以后再复习时间。在考试前只要翻一翻,其精华即可尽收眼底,不必对着厚厚的书本而难以下手了。
四、精选参考书,意在充实自己
选择适当的复习参考书对提高复习质量,确有益处。一般精选两本为佳,其中一本以解题思路为主,用来增加知识、扩大视野;另一本相当于题库性质,用来练习反馈,发现不足或薄弱层面。在时间安排上,首先要保证对课本知识的学习,以完
物理中考总复习几点建议
物理是中考必考科目,也是中考各门科目中较难的一门学科。考试成绩的优劣对考生能否考上理想学校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搞好升学总复习,提高物理复习质量十分重要。根据经验,提出一些建议,供考生和家长参考。
了解物理学科特点
物理学科的基本特点是:知识量大、涉及面宽。体现有四多:概念多、规律多、公式多、实验多。初中两册物理书总计有77个知识点,需要达到“知道”层次要求的有97个;需要达到“理解”层次要求的有37个;基本公式有26个;要求学生掌握的学生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23个。面对如此多的知识含量,首先要确立一个原则,就是“先死后活,不死不活,死去活来”的原则。就是说该记的必须记住,记不住就谈不上灵活运用。记不住也就不会有运用物理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只有掌握了知识才能逐步培养出分析问题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这个原则对于基础薄弱的考生尤其重要。
勤奋刻苦付出代价
人之初,性本懒,懒是学习的大敌,不少考生存在怕苦、怕累,甚至厌学的情绪。学习是一种艰苦的劳动。要想取得良好的成绩,就必须付出代价,有耕耘才会有收获。要不断地与懒惰思想作斗争,勤奋出天才,勤奋才能出成绩。
复习方法尤为重要
制定复习计划总复习开始前要做到“三找”,找出自己的弱科,每一学科的弱项,每个知识点中的弱点。做到全面了解自己,对自己知识缺陷做到心中有数。复习时间不能平均分配,要有所侧重。总之要有针对性制定复习计划,克服盲目性,提高复习效率。
读物理教科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两本,考试心有谱。据调查平时能认真读物理书的学生不超过学生总数的20%。我们所学物理知识基本上都是来自课本,因此,只有通过读书才能对知识的来龙去脉有全面的了解,读书的过程就是对物理知识加深理解的过程,在粗读的基础上加以精读,精读就是对重点知识、概念、规律、定义、公式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
建立知识体系在读书的基础上打破章节界限,按知识条块归类,并建立相关的知识体系,将平时零碎细微的知识进行缝合,将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楚,由点到面形成知识网络。建立知识体系的过程也就是提高综合能力的过程,也是深刻理解知识内涵和外延的过程,也是使物理复习质量升华的过程。
重视课堂复
重视做题训练
做题训练是考查知识是否掌握的重要环节。有两种情况不可取。一种是“题海战术”,盲目重复做题,浪费时间和精力,效果不理想;另一种情况是,训练题量不足,没有量,也就谈不上质。做题量要适中,并且要具有针对性。可选择北京和全国近一两年中考试题训练,熟悉中考的路子和题型。明思路,找方法,寻规律,力争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建立错误档案将平时考试和练习中的错误记录在案,并总结归纳产生错误的原因,查找相关的知识漏洞,及时补缺。必须做到犯过的错误不可重复再犯。
2007年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知识梳理
物理这门学科理论部分比较难记,实验也很多。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反映只是对其中的某个部分掌握得比较好,而考试成绩却总是不理想。那么,这门课的第一阶段复习该怎样进行?
从近几年的中考题来看,能力的考核与基础知识是紧密联系的,因为基础知识的强化是提高能力的前提,有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能力的培养变成了空中楼阁。
如果离开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那么提高素质,发展能力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们要把主要精力用于深入理解基本物理概念和规律方面,突破重点,形成有机的知识结构,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在学习中不要专做难题、偏题和怪题。
一、 紧扣教材
学生一定要仔细阅读教材,因为教材是课堂教学的根本依据,也是中考命题的依据之一。特别要注意教材中以下几个方面:
1.物理概念和规律形成的过程和伴随的科学方法。在初中物理教材中,物理概念和规律形成的过程经常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近几年的中考物理试题中除了考核“控制变量法”,也考核了“等效替代法”, “类比法”等。
2.教材中的实例分析(包括各类插图、生活及有关科技发展的实例等)。
3.各种实验的原理、方法、过程。
4.相关的物理学史。
二、归类整理基本知识内容
中考物理试卷中的各知识点覆盖率较高,物理知识涉及的面很广,基本概念、理论更是体现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学生要对每章的知识内容,利用知识结构图进行归类、整理,形成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扩展成知识面,做到基本概念牢固掌握,基本理论相互联系。
三、 掌握各种题型的方法
学生和家长认为,题目一定要多做,才能熟能生巧、才能触类旁通。其实这并不是明智之举。学生应把所做的练习中的各类题型进行分析、比较、归类,发现其中的异同点,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对各种题应付自如,才能在考试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四、 加强实验题目的研究、训练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新的教学改革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注重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中考题中的实验题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并有上升的趋势。而学生都惧怕做实验题,因此,在复习中学生要加强训练。学生要把课本中出现的实验读透、研究透,明确每个实验的研究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作用和选择、实验操作步骤、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归纳。
物理复习五大应考建议
一、复习要点
1、抓住基础知识。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考查应是中考的重点,但近年来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形式发生了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摒弃了考查死知识的做法,而要求能在具体事件中辨认出该知识或规律。为此学生要做到复习细致,在广度上力争不留漏洞。
2、复习要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这是中考命题的指导思想,那些最常见的生活现象最可能成为命题的素材。例如:去年涉及的“指甲刀上的杠杆,自行车上的力学等”。复习时同学们应在近两年的相关题目中了解此类题的出处、分类和答题技巧,更主要的是发现不懂的问题多亲自去做、去看、去想,快速提高自己的观察、分析能力。
3、复习要重视开放型物理题的训练。对于此类题目因初中知识程度有限,只能是浅层次地开放,首先要放下畏惧心理。从近两年物理命题中可看出,开放型物理题大致可分三类,即条件开放型、结论开放型、条件和结论都开放型。对于开放型物理题常常没有现成的解答模式,而是要利用发散思维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分析。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练习中重视一题多解,不能浅尝辄止。
4、复习要加大实验技能的提高。近几年中考物理题中实验题的数量及分值呈上升趋势,掌握实验题的类型及要求是解答物理实验题的关键。实验题的类型主要有:(1)考查对实验过程的感悟。(2)考查各种仪器的使用。(3)考查对实验数据的处理。(4)学生用一定的物理方法来探究实验。(5)学生自主设计性实验。此部分的复习方法应在掌握一定的物理研究方法(尤其是控制变量法)的基础上,系统全面地复习每个实验的基本内容,然后带着疑问走进实验室,反复操作练习,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从而弥补知识上的不足。
5、复习要提高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生活中信息源随处可见,各种商品的说明、须知、用法及列车时刻表等都向人们提供着信息,善于迅速从资料中选择出自己需要的信息是人们在生活中应具有的能力,因此近两年围绕铭牌、说明书、表头等命出了一些信息类题,应引起重视,考试中信息的给予方式可以是图表或文字,同学们要掌握解答此类问题的大致步骤,平时培养较强的阅读能力,收集有益信息的能力,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热点问题
通过收集和挖掘近两年的各地中考试卷,发现热点主要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关注最新科技发展。例如磁悬浮列车。
(2)关注时事新闻。
(3)关注估测能力。例如估计考场温度,估计自己上三楼的功率等。
(4)关注问题的提出。例如试卷上给幅图片,让你针对图中所画内容提出一个与物理知识相关的问题。
三、题型结构
对于简答题学生普遍存在着不知如何着手,解答不得要领的毛病,再加上简答题的题目很多,出题方式灵活,给中考复习带来一定困难。这里将这种题目的分类及解答方法简叙如下:
(1)纵向分类。按照课本内容逐一理解概念,把题目归为:蒸发问题、液化问题、浮沉、杠杆、安全用电问题等。每类题目都有各自基本的答题模式。
(2)横向分类。据解答方式不同,可把简答题分为:A、直接叙述题;B、用数学语言帮助解答;C、需用图帮助解答的问题。
对于此类题目学生要认真体会答题的顺序,理解每条答语与题目的联系,多做几道题目,多比较答案就能有创造性地答好问题。
四、复习误区
1、盲目使用资料。目前,同学们手中有许多各类复习资料,但处理好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相当重要。目前,大部分资料所存在的缺陷是:题目都是各地中考题的简单拼凑,题型过于陈旧、雷同,缺乏创新。因此在老师的帮助下选好复习资料有效复习很重要。
2、大量重复做题。进入总复习阶段,各种类型题已做过多次,应当熟悉的内容略过,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有疑问的问题上。
3、身心过度疲劳,心理压力过大。适度紧张完全必要,但过度疲劳则不会有好效果。在最后冲刺阶段要注意把心理状态调整好,把握节奏,愉快学习。
五、考试时的注意事项
考试的过程中要充满自信,不紧张才会发挥自己最高水平。
1、认真审题,规范答卷。
(1)正确理解关键词语。(2)挖掘隐含条件。(3)排除干扰因素。(4)尽力借助物理示意图。
2、注意卷面上的不经意丢分。
(1)填空题中注意指导语,注意不能多字、漏字及语言要规范、通顺,不写错别字。
(2)选择题的填写切忌改来改去,模棱两可。
(3)作图中要注意审题,掌握做题分寸,无关的不能多画,相关内容不能漏画,尤其垂直符号不能漏掉。
(4)计算题注意g的取值,不能漏写原始公式及计算过程要带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