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六中学
联系我们|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首 页 > 师德交流 >

201303家长学校家长心得体会

时间:2013-04-07      作者:田玉卿等      点击:

《拷问:我们交给孩子什么》、《家庭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两篇文章读后感

初二一班孙佳炜的家长

今天阅读了《拷问:我们交给孩子什么》、《家庭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两篇文章,对文章中谈的问题深有感却,平时家长的言行教育对孩子起到关键的作用。

初中阶段是孩子成长最关键的时期。家长们应该怎样教育初中孩子?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平时都是在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溺爱下成长,衣食无忧,连平时一些孩子自己可以做的小事情,都不让孩子去做,怕耽误孩子的学习。“一心只读圣贤书”而考上一个好的大学,孩子上大学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以后的生活更好,如果连最基本的生活自理都做不到的话,哪就谈不上生活的质量了。所以我们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要积极的鼓励孩子去做一些适量的事情,比如晚上洗完脚,顺手把自己的袜子洗干净,吃完后主动的把碗筷收拾一下,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慢慢的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孩子一天一天的长大,终究要离开父母,行走天下,家长要自小应有意训练孩子独立自主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就像书中所说的孩子给奶奶寄来一份珍贵的“礼物”,很多的孩子到大学后,自己的衣服都不会洗,最基本的生活都不会自理,所以我们作为家长,疼爱孩子的心情是理解的,但是为了以后孩子健健康康的发展,我们现在就要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去灌输去交孩子做,如果孩子只知道享受,孩子就会缺乏抗挫能力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历过困难,长大后在生活中遇到挫折也会处理好的。希望我们的孩子在成长中全面的发展,为以后的生活奠定基础。

家长怎样教育初中孩子,初中阶段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 这都是家长很困扰的问题。在上初一之前,与孩子进行一次深入的交谈,列举一下初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初中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孩子,并表达一下做父母的期望很多孩子刚步入初一,经历了辛苦的小升初,都会出现松懈的情绪。所以父母一定要帮助他明确目标,为他鼓劲,告诉孩子到了初中,所学的功课远远大于小学的课量,在学习上付出的时间大于在小学的时间,让孩子有一个慢慢习惯的过程。孩子在十几岁的年龄,最好面子,也就是自尊心很强,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尽量避免在公开场合,尤其是在他的老师和同学的面前不要大声的训斥孩子。对孩子一定要严格要求,避免在孩子面前过于随便,保持在孩子面前的威信,切忌不要总是在孩子耳边讲,自己怎样为他付出,拿自己小时候与他对比或拿别的孩子与他对比。这样做,只能招来孩子的逆反心理。要就事论事,具体的分析问题,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不是埋怨,平时多跟老师交流,随时关注孩子的变化,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但要跟孩子说明,自己只是关心他,愿意帮助他解决问题,不是想监视他,不是不信任他。 其次引导孩子结交积极上进的朋友,在孩子的成长阶段,除了父母老师,朋友对他的影响是最大的了。尤其有些问题,孩子不愿意跟父母老师交流,更愿意与自己的朋友分享。一个好的朋友可以引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他健康的成长。 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父母不能成为孩子学习的拐杖,遇到孩子不懂的问题,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讨论,引导他自己动脑思考,而不是完全代劳。在孩子成绩下降的时候,首先,要做的不是责备,而是鼓励。孩子的成绩下降的时候,一般自己已经很伤心痛苦,甚至灰心了。作为家长,应该表示关切,鼓励他,帮助他树立信心,帮助他具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责备会疏远他与你的距离,以致今后出了问题,也不会再主动拿出来与父母协商。

初中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思维在这个阶段成长,性格也在这个阶段初步确立,作为家长要正确的引导孩子,给孩子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对孩子以后的身心健康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孙佳炜的家长

 

2013325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读后感

初二一班赵欣甜的家长

父母是孩子的首老师。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阅读此书第十九卷后,使我悟出如何培养孩子,如今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孩子的教育越来越值得我们做家长的思索。特别是不能输在家庭教育上:

首先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影响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和谐的家庭,父母关系融洽,家庭气氛好,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是有益的,反之,则是不健康的。所以,父母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基本条件。

其次要为孩子树立好成长的榜样。父母是孩子的启老师,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言行,因为孩子的模仿力、可塑性是极强的。平时常听人说,谁家的孩子向谁家的,其实孩子第一时间模仿,学习的就是父母的言行。所以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品德高尚,自己首先要做到有道德,有准则;如果希望孩子尊重师长及长辈,自己首先必须尊重他人、孝敬老人以及尊老爱幼;如果希望孩子有责任心,自己应当对家庭负责、对孩子负责,总之父母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如果希望孩子好学上进,自己就应该提高自身素质,注重知识的学习积累和更新,自己要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做好榜样。家长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孩子,尤其是不能把工作中的情绪带给孩子。不能对孩子乱发脾气,对待孩子要有耐心,要正确的引导,这样教育出的孩子才能“听话”。

作为家长,我觉得家庭教育也是一门艺术,需要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这就要求家长要根据自己的孩子慢慢摸索,最后形成一种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我们家长要用心阅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用心体会,用心呵护我们孩子成长中的每一步,和孩子共同成长,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精心编织美好的未来吧!

作为一个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建议:希望学校图书馆能长期对学生开放;希望学校多增加一些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希望学校多搞一些火灾、地震等演习;希望学校多组织一些启发创造性活动;希望学校多要多开展一些礼仪课;希望学校多能为学生们上有关安全方面的课程,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建议学校购置一些健身器材方便我们的学生锻炼。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读后感—拷问:我们教给孩子什么

初二2班学生姓名:尹昊然     家长姓名:杨玉蓉 

读完这篇文章,我真的被问住了,回答不出来才是我最真实的感受。

我想给她她想要的一切,可是又怕将来没有我的时候她该怎么办,我想让她每一天都幸福快乐无忧无虑,哪怕是一点点的委屈也不想让她受,可是如果她一旦离开我,她该怎样去面对充满困难和挑战的人生呢? 纠结,最矛盾的纠结

我教给了孩子什么?我能教给孩子什么?说话、走路吗?不是不是这些我不教,她也可能会。读书、认字吗?也不是有一天她会比我的知识多得多。那我能教给我的孩子什么。。。。。

想想我的小时候,妈妈教给我了什么?看见整日辛勤工作的父母,不用他们教我就学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想去分担他们的辛苦,小小年纪就学会了做饭,只是希望爸爸妈妈下班能有饭吃。照顾弟弟,保护他,把好吃的都让给他,只是为了让他不哭不闹好让妈妈休息一会……

虽然我没有考上大学,可是我依然有了幸福的人生。这都要感谢我的妈妈,是她让我学会了坚强、勇敢、自食其力、永不放弃。。。 对于教育来说,学习不是一切,我觉得我的孩子应该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不应该让学习禁锢了孩子走出家门放眼望世界的脚步,目光变得短浅,成为一个只有知识,没有见识,没有创造力的书呆子;生活中的经验永远比书本上教给他们的要丰富、有趣、有用,他应该学会自立,在我不在他身边的时候依然可以照顾好自己,走好生活中的每一步。

我们不可能为孩子规划好他们人生中的每一步,他们渐渐长大了,我们能为他们做的也会越来越少,学习占用了他们大部分的时间,但是这是他们必走的一步,我们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少,但我们要利用这有限的沟通时间,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学习上的困难,当他们将来步入社会,也会学会自己解决问题,这就是我们能做的。

我也许不能交给她什么大道理,但我能教给他的是面对困难永不言弃的精神。

我能教给我的孩子什么,有这些就行了,这就足以让她受益一生了。

我要教给她妈妈教给我的一切,我要去做好我自己,做一个坚强、勇敢、独立、有梦想的人。要让孩子看见我的努力,她也就学会了。

加油吧宝贝,妈妈和你一起成长。。。。。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读后感

初二、3  陈乐的妈妈

看完这些实例后,心情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重望”不如“重视”,“望子成龙”不如“看子是龙”。这句很受用。孩子在家,有父母的关心、照顾。到幼儿园、学校需要老师的重视。

从乐乐出生那一刻,我总认为她是世上独一无二的!看着她比同龄的孩子都优秀,包括幼儿园她的班级,因为有她的存在,那个班里有一种很好的气氛。每次参加集体表演,还真是回回得奖!孩子上小学后,也感觉到她的学校是最好的!在油田十中小学的班主任安老师和数学老师,给孩子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因为老师很重视孩子的每一个举动,不但是学习,包括平常的爱好、游戏、体育和习惯,让孩子常挂嘴边,直今每逢节假日都会为她的启老师发祝福信息。到孩子上中学时,我更在意孩子能否适应到新的学校《油田六中》、新的环境。好多家长都在忙着找老师、找校长让孩子分到更好的班级《家长认为》。

我认为孩子分到班后,能否受到老师重视很重要,但如果孩子自己不去农努力学习,即使找到了所谓的《更好班级、更好老师》,孩子不学、不努力,全班又那麽多孩子,孩子会得到老师重视吗?老师的重视要比父母的爱在学校更为重要!家长帮不上忙,孩子才是最好的目标。

记得孩子刚到六中时,问了一句话:“妈妈,你为啥不找找人呢,不找人不知道会遇到什么样的老师呢!”其实,我和其他家长一样爱孩子,但面对这些孩子比家长还紧张的心情来说,我很平静地告诉孩子,你制定你的学习目标:首先,无论在哪个班学习,你的目标就是考上油田一高。其次,只有上油田一高,你就能考上北京师范大学。你是个幸运的孩子,你到哪个班,幸运的好老师就会跟着你进哪个班。加油吧!孩子,你是最棒的!

最终,孩子孩子被分到初一三班,是位年轻轻的班主任杨晓东老师。好多家长都议论纷纷:年轻的没经验什么的,等。孩子回来给我讲些老师的情况,我告诉孩子,你是幸运的,因为年轻老师的精力旺盛,和你们能打成一片,有活力。年轻,心情就会很轻松。你应该相信他就是你们的《好老师》。过了几天后,放学回来高兴的说:“妈妈,就像您说的一样,年轻的老师很幽默,我们很喜欢他”!我笑啦。

到了初二时,孩子放学回家告诉我说班主任换啦,我咋那麽倒霉呀,又换班主任啦《因为孩子在小学一、二年级时换过3次班主任》。还不知道刚换的语老师《班主任》是什么样的人!我很快回答了孩子:“乐乐,你是幸运的,你想想,你上小学换了三次,换来了老师。校长都说你们一班太乱太差了。可你们老师总表扬你们班都是勇敢、自信、国家未来的栋梁。你看升初中时,你们班考上一中、十中、六中的最多,老师都得奖啦!你这次换班主任是越换越好,说不定这次的语文杨老师会更喜欢呢”。

过了段时间孩子很高兴的说:“妈妈,让你说对啦,这次换的杨志海老师和上小学时的安姗姗老师一样,把我们班的风气整的非常好。妈妈,我真的很幸运,很喜欢老师。妈妈,你说会不会我们初一三班也会像小学升初中一样,将来都考上油田一高、二高、三高呢!会的,只要你们努力,一定会的!

过年考试乐乐的语文过百分啦!初一的语文没考过百分,只因初二后杨老师的重视《办板报》,孩子因为喜欢老师,才会努力去学。就在昨天《2013325》下午,孩子放学回家,一进门就说:“妈妈,你知道吗,老师表扬我啦,第四个人是我。我问,为什麽表扬你啊!。是在发随堂检测时,老师说,‘是个女生,字写得很漂亮,如果学习再好点就更好啦,她就是陈乐。”妈妈,我一定会努力的。老师的一句话,使孩子变得很努力,因为老师的重视,让孩子感受到这么多孩子中,老师依然关注她……。我在老师心中也有优点,孩子很开心。一个有责任的老师会改变很多孩子求知的命运! 谢谢

  

看拷问《我们教给孩子什么》后的感觉

看过这篇文章,在乐乐上学的时候,曾经尝试让孩子什么都不要干,只管好好学习,上大学。 因为,出生在农村的我,是属于70后的人。小时候打记事起就开始干家务,去田地里薅草,再热的天也得去田里拾麦子,洗自己的衣服。即使不想干,又不敢说出口。姐妹多,又是老大,没办法,只好坚持干下去。

自从女儿乐乐的出生,我就下定决心将来让孩子好好好学习,什么活都不让她干。毕竟孩子小,又在城市。直到孩子上小学三年级,她自己的袜子、毛巾都是我帮她洗,甚至去学校帮她打扫卫生。女儿很享受一切!我也乐意去干。

小学也发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很少看。一次家长会上,老师让认真看,写心得。其中一段话惊醒了我:如果父母一直包管、包揽孩子自己动手的一切权力,孩子在成长中会丧失部分智体的能力。也许只会学习,不会动手打理自己的一切事情。会在溺爱中变成弱智儿一样,几乎不合群,变得很自私,不懂得疼爱父母,不懂的感恩,只会从父母身上索取爱,不懂回报。

看到后我很后怕。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锻炼先从洗自己的袜子、毛巾开始干起。其实,孩子还是很乐意干的。孩子现在上初二啦,学会了拖地、做饭,,干的家务活比我干的都好。他主动干的事多啦,我发现自己也不那么累啦。总感觉有个女儿就是幸福。要不然,我会像这篇文章里的奶奶一样。该受到《珍贵礼物》啦。到时后悔已晚啦。

让孩子尝试做家务也是爱的表达,一定要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放手孩子才能长大!

                             2013326

 

 

 给孩子插上腾飞的翅膀

---读《我们交给孩子什么》有感

初二、5班孔德珺的家长 徐振兰

今天,我认真阅读了《我们交给孩子什么》这篇文章,感触非常深。

文章中举了两个案例:一个是74岁的奶奶收到上大学孙女邮递的“珍贵礼物----一大包衣服和七双袜子;另一个是军训时很对孩子不能吃苦而纷纷退学。我真的很震撼,尤其是书中所说“20年前,当时的日本人就公开说,中国的那一代不是日本人的对手!”那句话,更使我义愤填膺。20年后的今天,我们的新一代被父母继续溺爱着,不用说能不能为国家做贡献,现在的钓鱼岛问题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这些宠坏的“小皇帝”“小公主”能担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吗?所以,作为00后的家长,我们肩上所担负的教育重担是可想而之的。绝不能心软,为了孩子短暂的快乐,就一切替孩子包办,让我们的孩子成长为一只没有翅膀的小鹰。

另外,家长也不能自私的为了给孩子腾出更多学习的时间,就放弃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和剥夺孩子锻炼以及社会活动的机会。我发现凡是取得很好业绩的人都有着良好的道德品质,勤奋、坚强、责任心强……,而且家庭生活也很美好。那些只是纯粹追求分数的人,就算最终考入好大学,也不会取的多大的成就,因为在社会上连最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的人,能在蓝天上飞多高飞多远呢?

我身边就有一个实实在在的例子,老乡家的一个姑娘,成绩非常优异。每年都能获得不菲的奖学金。可是她都捐给了来自贫困山区的同学,她这样跟妈妈解释的:“妈妈,我知道咱家也很困难,供我读书不容易,可是山区里的孩子比我们更需要这些钱。”这个好姑娘硕士毕业后,现在正在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做贡献。

因此,对专家建议的5点教育孩子的方法:做完整的人、理解“学习”、做好“分离”、给孩子机会、亲子共成长。我进行了理解性的学习和认真的反思。最为家长,作为一名母亲,道理我是很明白的,可是有时也会因为心软,而违背原则。就拿打扫房间卫生这件事来说吧。我们家召开过家庭会议,谁的房间谁打扫。可是女儿根本不执行,我一看她的房间乱了,就赶紧收拾。孩子的东西找不到了,还不愿意,为此还发生过好几次冲突,孩子的爸爸也说过我好几回了,可是我就是狠不下心来。这篇文章,给我敲响了警钟,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是不适当的爱反而会害了孩子。

今后我更应该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也希望所有的家长积极行动起来,为了孩子,加强学习。同时也感谢油田六中开辟的家长学校,给我们家长搭建了提升素质的平台和紧密家校联系的纽带。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我们任重而道远。希望天底下的孩子都能健健康康的成长,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愿每个孩子都能插上腾飞的翅膀,离开父母的怀抱也能在做过的蓝天自由自在的翱翔,飞得更高更远,更好的担负起保家卫国、强大祖国的重担!

 

 

《拷问:我们教给孩子什么》读后感

初三四班 胡铭韬家长

认认真真读了《拷问:我们教给孩子什么》,文章中提到的两个案例,让我觉得震撼。对于我们究竟应该教给孩子什么?文中也从做完整的人,理解学习,做好分离,给孩子机会,亲子共成长等5 方面给出了建议。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家长应该是建议者、监督者,而不是进攻者。

我国现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这样说:“栽花的人,先要懂得栽花的方法,花才能栽得好;养蜂的人,先要懂得养蜂的方法,蜂才能养得好;育蚕的人先要懂得育蚕的方法,蚕才能养得好。可是一般人对养育孩子的方法,事先既毫无准备,事后又不加研究。当家长,是三百六十行最复杂的一件事。”确实,我发现孩子的书桌、书包总是很乱,不知是他无暇整理还是根本懒得去整理?其实对于孩子的这个坏习惯,自己有很大的责任,以前总觉得孩子还小,大包大揽就自己干了,从小没有让他养成整理东西的好习惯,现在要求他一下子把东西整理得井井有条,细想想也确实比较困难。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是千变万化的,有不同的背景与契机,孩子的性格与脾气也大不相同,我也曾借鉴专家的告诫和别人的经验希望孩子能改掉这个坏习惯,但收效甚微。实际上,很多生活道理、人情世故,都需要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点地去体验和总结。如果家长一味地包办代替,孩子们无法学会自理,将来很难适应社会。文中谈到:今天的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也许是最重要的课题。的确,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言谈举止、处世态度、生活方式及对每件事、每个问题的看法都会对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在孩子的心中打下烙印。在孩子的心田里该播种些什么?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关注自身成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孩子。我们要让孩子学会尊重、学会理解、学会合作、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比学习书本知识更重要。我们要关注孩子成长的当下,让孩子在平凡的生活和学习中成长,从点滴小事做起,从脚踏实地做事中体验成功,从平凡的经历中发现伟大,成就孩子真实而丰硕的人生。不管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家长都要适时止步,让孩子尝试监督、调控和管束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提供适应社会的能力。

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意识,养成自我管理的习惯。家长应该和孩子在民主协商的基础上,制定可操作的自我管理计划,然后,家长引导孩子形成定期检查、及时总结的良好习惯,通过自我管理-检查-总结这一过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让我们不断地去探索,不断地去学习,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之路。

 

 

读《我们教会孩子什么?》《家庭教育“重中之重”》文章

                       ——心得体会

初三四班刘振宇家长:孙玉霞

我们教会孩子什么?看到这个题目,我想我们应该教给孩子一切正确的知识,可是当看到文章中的两个案例,我却又不由得陷入了深思,真的有这样的学生吗?假如这些事情发生在振宇身上,我认为是太可怕了,孩子将来该怎样适应社会生活呀!庆幸的是在这方面,尤其是生活自理和独立方面,从小对振宇还是比较注重培养的,小学时就让他买过菜,自己坐交通车去濮阳市区,中间甚至还要倒车,在小学三年级时就可以在家做一些简单饭菜,像下饺子、煮馄饨、下方便面、煮荷包蛋等。特别是去年暑假和寒假振宇做家务最多的就是刷碗,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他是很认真的去做。这些对他的健康成长都有很大的帮助。其实在让他做这些事情时,大多也是工作的原因,不能陪在孩子身边,只能让他自己去做,但都提前告诉他在去做这些事情时应该注意什么,遇到问题应该怎么办,当时我就通过一些事情发现孩子虽然小,其实他遇到问题也会去思考的,有时甚至比我们繁忙的家长考虑的还要周全,我们家长不能一味的认为他小,他不能,而是应该放手让他去做,才知道他能,他可以。若我们家长连机会都不给他,从不尝试,他或我们家长只能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不能,所以我们应该对照自己以往的教育方式,结合书中专家的建议,重新审视我们自己,给孩子机会,接受明白孩子已经长大了的事实,想想我们像他那么大时都已经会了什么,他现在也应该做一些他应该做的事情,在生活学习中一点一滴和孩子共同成长和谐相处,让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做一个会完整生活的人。

当看到家庭教育“重中之重”这篇文章时,我的感触较深,“重望”、“重视”“重赏”“重用”我们对振宇都对待过,可读了这篇文章后,我先进行了反思,我觉得在对孩子这四种态度时,自己的语言、态度都曾经伤害过孩子,进入初中以来,科目增多,读的背的也多,需要家长提问检测的比如英语、语文等。振宇不喜欢我给他提问,甚至有时说没有需要提问的,后来我才知道,就是因为在提问时碰到他不会的就训斥他,一训他,有时后面会的也答不上来了。有一次他直接问我你怎么从来没说过我“哦,这段背得不错”、“这几个单词背得挺熟练”,是啊,为什么自己在提问过程中没有对他背得好的熟练的给予表扬呢,只是看到他错的和不对的,所以我们应该讲究方式,在合适的机会肯定他,他只会更积极向上。

我觉得对孩子的“重望”、“重视”“重赏”“重用”对孩子也是一种极大地肯定。初三下学期学习任务重,在学习教育中,我应该积极肯定他的努力,帮助他完善不足之处,让他觉得,他能行,他可以,让他认为以前的成绩和失败都已过去,以后的时间里只要努力,他肯定可以取得好的成绩,让他知道他现在努力是可以的,给他“重用”的感觉,这是我们现在应该做的,也应该必须做到的,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会越来越好。

  

 

 

初三四班仝浩宇家长:乔风华

礼拜六很高心能静下心来认真仔细的阅读了“我们交给孩子什么”及“家庭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两篇文章受益匪浅深受鼓舞,更从书本中学到很多现实中没有的知识,更加学会了作为孩子家长的责任,从而使孩子更加成熟。

在我们交给孩子什么的这篇文章中,给了我们家长一个很好的提醒。每个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孩子也在享受着家人的关心和爱护,可是孩子慢慢长大了。终究要走向社会承担起照顾家人的责任,要从小学会关心他人,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让孩子从小就要有全面发展,做一个德才兼备对国家有用的人。教育专家孙云晓老师的“夏令营较量中”提到的很好,日本前二十年就提到你们这一代人不是我们的对手,其答案不言而喻。做为这一代孩子的家长,我们每天都在接触孩子,谈家庭,谈教育,讲生活,讲志向。但是很少思考家庭教育的核心是什么,价值在哪里?或着说我们应该把什么教给孩子?对于孩子我又能留给他什么?看完这篇文章吾出道理那就是“自己能够独立生存,独立干自己应该干的事。才能对社会有用,不经历练难以成大器。

在看完“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后才发现,这篇短文对孩子多么重要。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每个孩子都有它自己独特的素质,我们称之为“气质”每个父母都应该培养对孩子的敏感度,要从细微处观察孩子,发现孩子的内在气质。教育孩子是一个自我修炼的过程。需要自己不断反省完善自己。这个世界上唯一能影响父母,足够让父母深刻反省而做出改变的也许真的只有孩子。只有对她不求回报的爱。对孩子的发展和培养是父母要做的一项重要前提,尽可能的让孩子自己发现到自己的天赋。

 

 

学会在社会上立足

初三四班    沈家祺的家长

读了<<拷问:我们教给孩子什么>>一文,我想起孩子在八、九岁时偶尔说的一句话:“要是……的话,那么我怎么能在社会上立足?”

那是一个晚上,我和他妈因为工作,不能在家做晚饭。我叮嘱他,自己在家写作业,稍晚一些我从外面带晚饭回来。他自信滿滿,怕我担心,就说了上面那句大人话。

“在社会上立足”,对于一个八九岁的孩子而言,是非常遥远的事情,然而他却用他的理解说了出来,似乎有点“大人气”,但反映出他的内心已经开始萌芽,有了“独立生活”的意识。

但“在社会上立足”并不仅仅是嘴上突然冒出的一句空话,更要落实到生活,学习中,从每一件事情做起,不断积累生活的经验中,丰富生活的阅历,完善自身,健全心智,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人格健全的人。

从本学期一个多月的表现来看,孩子离这一目标还有很大差距,有些方面的行为还背离了这一目标。比如:面对电脑游戏的诱惑不能自拔,每天都想着游戏那点事,一有空了总把游戏放在第一位,已经到了“玩游戏丧志的”边缘。对于上学期未成绩大滑坡的状况,家长帮他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对待游戏与学习这座天平的问题上过度加大了游戏的砝码。已经认识到了却不能进行有效改正,使这座天平始终处于重游戏,轻学习的状况中。

再如,整天“宅”在家里,还宣称自己是“宅男”。在家里的主要事情就是看电视,玩游戏,把自己固守在小小的虚幻世界里。殊不知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有很多很多让人成长的事情。

诚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应该多看积极的一面。孩子也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比如,本质优良,小有聪慧。如果能迅速地改正一些缺点,必将倒转乾坤,前程似锦。我们,更愿意早日看到孩子每一天都踩下坚实的脚步,真正学会在社会上立足

 

 

我们教给孩子什么学习心得

初三四班 徐成汉家长: 徐振伟

在当今对孩子的教育环境下,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也许是最重要的课题。孩子经历和体验着我们未曾经历的,我们的经验对孩子已经不适应。所以,家庭潜移默化的自然教育以及定向培养教育至关重要。培养孩子,在关注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更应注重孩子素质教育的成长。作为家长,我也对孩子的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产生过困惑、迷茫。通过对这两篇文章的学习,我感受和体会到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应该教给孩子什么,现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1、给予孩子自信;自信心是孩子潜力的放大镜,给孩子正面的回馈,让他知道你注意到了他做的每件好的事情,多做肯定性评价,多让孩子发觉自己的爱好。每个人独特的优点就是自信心的源泉。

2、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性;在当今社会,竞争和压力是孩子生活中必须面对的,怎样使孩子适应社会,是我们家长必须深思的问题,作为父母,都会潜能的保护孩子放不开,导致了孩子有很大的依赖性。也有些父母会帮助孩子设计人生规划,但是,这通常会使孩子忽视了自己真正的兴趣和选择的能力。作为父母必须压抑自己希望帮孩子解决问题的欲望,启发孩子主动地对自己的一切负责,从学习到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孩子一天天长大,终究要离开父母,家长应有意训练孩子独立自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学会做好分离。教育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分离,先是身体的分离,然后是心理的分离,如果孩子面对父母,就会背离社会,孩子背离父母,才能拥抱社会,父母拥有这种教育意识和气概,才能对孩子最好的帮助。

3、多给孩子单飞的机会;再好的说教不如让孩子亲身实践和锻炼,现在的孩子背负太多,学习压力很大,作为家长要设法给孩子减压而不是加压,让孩子在正常完成学业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参加社会实践,不要一味片面地对孩子寄予重望,只抓学习而不顾其他,培养成高分低能的人,如其重望,不如重视,重望只是家长单方面的一种给予,重视则是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建立在家庭教育中一种互动的教育。

4、鼓励孩子的学习;要让孩子学习是为了应用、兴趣而学习,不只是为了分数,关注孩子的学习重要,关注孩子的成长更重要,首先作为家长要关注我们自身的成长,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是孩子的榜样,所以我们应该做到先修其身,而后育人。这是我的感受希望与大家分享共勉。

 

 

自立才能自强,自信才会进步

——读《拷问:我们教给孩子什么》《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所感

初三、四班学生苏翔家长:苏青海

读完《拷问:我们教给孩子什么》、《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这两篇文章,我真是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是啊,面对现在温室里成长的孩子和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我们做家长的应该如何去教育我们的孩子?如何让孩子能够真正的成长?这是摆在每一个家长面前的问题,也是很多家长的困惑。管得严,孩子有逆反心理,管的松,孩子只当是耳旁风。《拷问:我们教给孩子什么》、《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这两篇文章给了我们很好地启迪和做法。

一、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和适应社会集体的能力

《拷问:我们教给孩子什么》一文中提到一个上大学的女大学生竟然把自己的衣服寄给自己年迈的奶奶去洗,职业学校的学生们竟然受不了学校的军训生活而退学。这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家庭教育的失败。对于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青年人来说,连自己最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即使成就学业以后走上社会又怎能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呢?溺爱孩子不是爱孩子而是害了孩子。自从我的孩子上了油田六中以来,听了六中老师的报告和班主任老师的家庭教育讲解,很是受益。虽然孩子从小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我们也是担心孩子在学校受委屈。怕他们吃不好、休息不好、照顾不好自己,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溺爱过他们。学校的一切活动我们都是支持孩子积极参加,教育他们和自己宿舍里的同学和睦共处、共同生活、共同学习、相互帮助。老师让孩子所做的手工制作、整理的博客等,我们从不包办,孩子是在是不会了,我们也只是在旁指点,让他们自己去完成。

双休日回到家里,从没有因为孩子在外地上学,来到家把他们看成一个宝似的,而是询问他们在学校的表现、学校的一些喜闻乐见的事情,让他们给我们讲述,和他们共同分享。在家里也总是吩咐他们做一些他们自己能做的事,比如说他们的鞋袜都是他们自己去洗,父母洗脚让他们给倒倒水,吃完饭让他们主动分工做一些他们自己愿意做的事:扫地、拖地、洗碗等。有时候赶巧了,我也让他们和我一起参加一些社会的活动,从而让他们能够狭小的学校生活看到社会集体的生活。

二、身教重于言教,用自己潜移默化的意识无影响孩子

<亲子共成长>中说得好:关注孩子的成长,首先要关注家长自身的成长,不然就会指导有误,甚至是方向性的错误。作为一个学校的教师,一个中层的领导,我总是用自己亲身成长的经历来给他们做榜样。教学生首先要爱学生,这是我作为一个教师的座右铭。我的孩子都知道:我作为一名教师给学生辅导、补课,从来都不收取学生的任何费用,以此也赢得了学生家长的信任和好评。我的孩子也以此而骄傲。孩子每周回来我也都和他们聊聊我这一段时间的努力地方向和目标,比如本周他们回来,我告诉他们我正在有一个县“百名教学能手”向县“教学名师”迈进。我告诉他们,作为一个人不要常常要求自己做得最好,但是要要求自己做的更好。给自己制定目标,要有可行性、能实现性。既不要把目标定得太低也不要定的太高。目标低了,奋斗性不强;目标高了,实现不了,自己失望,会丧失意志力。在一个就是,自己不愿意做的事绝不要求孩子去做,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只能是循循善诱。

三、忘掉过去,展望未来

《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一文说得好:以往的过错和耻辱只能代表着过去,真正能代表一个人一生的,是他们的现在和将来的所作所为。我深深的被这句话所折服。由于孩子在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不太理想,但是我从来没有直面训斥过他。只是和他分析自己失误的原因所在。我看了他的具体的分数,1、字体是他失误的主要原因;2、有些学科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太牢固。他的语文成绩和数学成绩都是很不错的,我也很是赞赏。其他的学科稍微低了点,我都是给他说,好的继续努力,越是差一点的越要迎头刚上。这次的考试,只能代表着你上一个学期的成绩,不能代表你将来的成绩。只要能认识自己的不足之处不能慢慢改正,一切都会过去的。相信自己,就是向成功迈进了一大步。

总之,教育孩子,要把握一个度:既不能不闻不问,也不能操之过急。教育孩子既没有现成的公式,也没有现成的规律,要根据孩子个性的发展寻求合理的方法。

 

 

对孩子教育的一点感悟

    初三四班 都业宽的家长

周末认真研读了老师推荐的2篇文章,想想近几年对孩子的教育,结合孩子近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感觉自己在孩子的教育方面的确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现将一些心得记述如下,以便能时刻提醒自己在今后的孩子教育中尽量避免少犯类似的错误。

在《拷问:我们教给孩子什么》文章中,所讲述的事例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包括身边的同事、同学的子女教育中,家长也经常会犯文章中所叙述事例的错误,虽然很多时候家长也明白要让孩子培养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要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在生活中,很多时候很多家长都因为感觉自己对如今的社会认识的更清楚,只有学习好,将来考上好的大学才可能有更好的前途,所以常常会想着让孩子少干些家务,少参加一些和学习无关的活动,把时间节省下来多用在学习上,这样才能让孩子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因为往往忽视了孩子在德育、体育方面的教育,忽视了孩子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对于我们家来说,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但是作为父母又不甘心这样,也存在文章案例中大多数家长的想法,所以在生活中对于孩子的家务能力培养方面做的较少,希望他多些时间用在学习上,可是虽然时间给孩子节省出来了,可是孩子却没有利用,也使孩子越来越懒惰,这种惰性逐步在学习中也体现出来,没有主动学习的欲望,并且想方设法的偷工减料,以至于学习成绩基本没有提高。以前只是在假期时安排孩子帮着做一些家务,而且还没有很好的坚持,有时孩子也是因为想挣点零花钱才主动干点家务。在今后生活中,要慢慢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慢慢引导,作为父母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身体力行,多鼓励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参加社会实践,逐步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且能把这种好习惯延伸至学习中,为将来踏入社会、融入社会奠定好的基础。

在《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文章中,作者阐述的观点我非常认可,虽然日常我也有这些想法,但是在生活中却感觉很难做到。在今后在孩子教育中,要经常提醒自己做到:“重望”不如“重视”,“重视”不如“重赏”,“重赏”不如“重用”,经常提醒自己,并努力去做,相信能慢慢的一点一滴的用到孩子的教育中。

文章中感悟最深的还是“重视”不如“重赏”中提到的,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出孩子身上的有点、长处,看到孩子的发展潜力,甚至从孩子的弱点、缺点、污点上找到闪光点、生长点、突破点。对孩子的点滴成绩和进步要进行鼓励、奖励和强化,努力用外在的推动力和内在的驱动力相结合,让孩子更好地发展。让孩子不再把以往的过错当成沉重的负担,通过一些具体的生动的事例让孩子能将这些变成沉痛的教训、宝贵的财富,争取变为成就事业、成为人才的“资本”。

要通过“重用孩子”,让孩子敢于亲身去实践,他成功了要及时恰当地给予他肯定、奖赏,让他感觉到成就感,失败了要和他一起分析原因,提出适当的建议,鼓励他相信自己能做的更好,让孩子充满自信!

                           二〇一三年三月二十四日

 

 

特别狠心特别爱

              ——《我们教给孩子什么》读后感      

                 初三(四)班  李宛纯的家长:王彩丽

从孩子出生之日起,每个父母都是充满爱来对待自己的孩子,也对孩子的成长充满期待。很小的时候,总以为小孩会走路就轻松了,念幼儿园的时候,总以为长大一点就懂事了,随着孩子的逐渐成长,需要操心的事也越来越多。怎样来教育孩子,让孩子成才,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是每个父母的心愿,除了本能的呵护外,最渴望得到的是怎样教育好一个孩子的方法。本周末,我学习了两篇文章,其中《我们教给孩子什么》一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女儿今年就十四岁了,十四年来,我的家人一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她的饮食起居,全家人一直以她为中心,每天接送,一切以她的生活、学习为重,真的是她的洗衣机、电饭煲,我们一直担当者直升机的角色,处处保护,很少给予孩子锻炼的机会,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展望未来,不免有些担忧。

看过一本由上海犹太母亲写的培养富豪的手记《特别狠心特别爱》,作者沙拉,是位睿智的母亲,这位犹太妈妈送给了孩子三把钥匙——坚强、自信、宽容。而成功的三个孩子也分别送给妈妈三把钥匙,大儿子送给妈妈一把豪华车钥匙,二儿子送给妈妈一把豪华别墅的钥匙,女儿则送给妈妈一把装满珠宝首饰的保险箱的钥匙。妈妈很高兴收到了这样的礼物,更高兴的是把三个孩子培养成了优秀的世界顶尖级的人才。犹太人把生存教育列在教育的首位。让孩子学做家事,从小培养孩子的财商,激发他们的生存技能,点燃他们的理想和追求。犹太妈妈不充当孩子的提款机、洗衣机、电饭煲,不做孩奴。做妈妈最深奥的艺术不是做包办型的大管家,而是做“观察,再提醒,参谋”的军师。中国的富人把自己的孩子送进贵族学校,接受最好的教育、享受最好的待遇。而犹太富人人也把孩子送进“贵族学校”,这种贵族学校却是锻炼学生吃苦耐劳、锻炼学生自理能力的教育。  

反思自己的教育,觉得自己的教育观有待改善,要树立让孩子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和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独立自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鼓励和支持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参加社会实践,强身健体,走出家门,走向大自然,感受人生的意义和世界的美好。

沙拉,我祝贺这位成功的妈妈,更为这位妈妈高兴!作为一名家长要借鉴和学习这种教育方式。为了孩子美好的明天,我愿和孩子共同进步,一起成长。 

 

 

 

我们应该教给孩子什么?

                     初三四班  刘皎然家长

看到有案例,某大学一新生开学一周后,把脏衣服和鞋袜快递给家人去洗;某职业学校军训开始不到一星期,已经收到不少孩子的退学申请,还有社会上流传的,大学生开始住校后,吃饭不会剥鸡蛋皮,硕士生分不清韭菜和香葱等等近似笑话的例子,不禁让我们反思,我们的孩子怎么了?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接班人?让他(她)长大成为什么样的人?

在现实中,我对孩子的教育陷入了思索,孩子小时候,没让她干过什么家务活,总觉得孩子小,让他们做干嘛,又加上跟着孩子的爷爷奶奶吃饭,加上其他伯母婶婶等,大人多,更用不到孩子干家务活,养成了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自己的事情勉强做一些,不要提给家人给别人服务了。

等孩子上了初中,住校的生活对她起到很好的磨练,自己学着刷洗碗筷,洗头洗澡洗内衣,当然大衣服还是周末打包回家。但回到家里,仍然是不会干家务——不知道干活,有时大人指使一下就干一下,完全是被动型。因此也引发了很多问题:缺乏耐心,缺乏爱心,总认为一切是理所当然,一切都是准备好了在等她享用。

随着孩子的长大,这个问题越来越应该得到重视,如果只是供养孩子读书,而不是学会生活,一点自理能力都没有,一点苦都不能吃,怎么来面对复杂的生活和社会,拿什么来创造幸福的生活,如果孩子只知道享受,就会缺乏抗挫能力,不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那就是家长莫大的过错。

于是在生活中,我就有意识的锻炼孩子多干点家务活,自己的内衣坚持自己洗,改掉那种出门就搭车的习惯,尽量骑自行车出行,适当的刷刷碗,扫扫地。尽管这是很微不足道的小活,但通过它们确实可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也能让孩子体会当父母的艰辛。为了孩子的未来,也为了自己的未来,真正的给孩子一个恰当的教育,全面的教育。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的读后感

 初三四班 翟英豪家长

现代社会中孩子是一个家庭中的宝贝、“重中之重”,但怎样才能将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培养的更出色呢?读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的《我们教给孩子什么》以及《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两篇文章后,我觉得应在培养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不断改变和修正自己,与孩子一起进步。

首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保留良好的生活习惯,应改善家长自己的心智,不要过度关心孩子的成绩,多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加以表扬和肯定,不断告诉孩子优秀孩子应具备的素质。翟英豪小学学习成绩还是不错的,一年级的时候语老师还让他带领同学们念拼音,每次回家嗓子都哑了,但孩子学习积极性一直很高,老师反映也不错,几乎每周都能得一份喜报。那阵我也曾跟老师沟通过,还跟孩子制定了学习计划,但没实行几天,我和他爸爸因为工作关系,好几年都顾不到孩子。孩子养成的好习惯也由于无人督管,日渐懈怠。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翟英豪的字体,从小没练过书法的他,写的字还是让我比较满意的,但随着孩子年岁的增长以及家长的宠爱、放任(长时间不在家,感觉对不起孩子,好不容易在家,就比较的宠),渐渐的学习成绩不太好了,自我控制能力也不强了,现在我越是提醒他写好字,他的字就越是不如从前。目前也是因为工作关系,时常出差。所以每次回家,检查孩子的作业情况或看到孩子的考试成绩的时候,就会发火,然后训一顿,严重的时候还揍过孩子。作为孩子的母亲,深深感觉是自己的做法影响了孩子,训的孩子无所适从,没有自己的主见。孩子在家“受批评多,表扬少”,所以,一味地针对孩子,只是依靠外力矫治孩子是很难见效的。原因是父母没有做任何改变,没有及时发现孩子身上哪怕仅仅一丝的变化而加以巩固和赞赏。由此可见,孩子能否培养得出色关键在于家长的改变和提高。

其次,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读懂孩子这本书,应谦虚地向孩子学习,尊重孩子。每个家长都知道自己的孩子喜欢吃什么,穿什么,身高多少,体重多少,但能真正从心理上理解孩子,了解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心理上的需求是什么,生理特征是什么,喜欢怎样的生活方式,有的父母就未必能做到。有时候,我和他爸爸因为小事计较的时候,孩子就过来劝,并且都说对方的好处,从来不说谁不好。有时候我们心情不好的时候,孩子反过来安慰我们。假期的时候,孩子几乎每天都能在家做家务活,煮稀饭、蒸米饭是他从小学就会干的事情。现在想想我们真是替孩子考虑的太少,赞赏的太少,每天只是盯着孩子的弱点、缺点。父母要做一个成功的教育者,就要学会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家长也要向单纯的孩子学习被我们忽略的公德心、爱心,学习孩子热衷于做而自己并不熟悉的新事物,适应孩子的心理、生理及行为特点的变化,与孩子成为朋友,与孩子一起进步。

最后,我感觉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氛围及往来朋友也很重要。孩子每天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学校度过的,父母几乎都是靠孩子每天回来说的情况及老师、同学的反应,但毕竟有限,以后我们做家长的要及时的跟老师沟通,共同使孩子爱学习,德智体得到全面发展。

教育的源泉是“爱”,“爱”是教育的强大力量。进行自我教育,就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的最有力的方法!

                         O一三年三月二十四日

 

 

学习《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之体会

初三四班 家长:连新生

学生:连泽钰

因为时间的关系和工作的原因,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看过《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了。自己对孩子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教育,都还停留在以前的方式方法上,总觉得孩子只要学习进步,生活幸福,每天快快乐乐,也就是做到了我们当家长的该做的一切。今天在老师的“督促”下,认真阅读了这两篇文章后,最大的感受就是“学无止境”。自己不注重学习,不注重改变自己,不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那么,我们能教给孩子什么?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长的掌上明珠,因为我们小时候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所以在生活中,只要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对孩子的物质要求可以说是“有求必应”,时间一长,孩子已经学会了只懂得接受,不懂得给予。正像文中说的那样,在日常生活中,总觉得孩子每天忙忙碌碌的上学和做作业就够累的了,家里的大小事务根本舍不得让她做。这样一来。在孩子的内心深处,就觉得家务活就应该是父母干的。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总是担心孩子这样下去会没有独立生活的的能力,会对家庭和社会没有责任心。但始终找不到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也就更谈不上有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拜读了这篇文章后,才找到了此问题的根本所在,才知道了以前我们的大包大揽,对孩子满腔的“爱”,才是造成今天这种现象的真正原因。

我们在盼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一天天的成熟,但当孩子初长成人的时候,我们又害怕她长大,不愿让孩子离开自己独立,希望孩子永远依偎在自己身边,给孩子一生的呵护。孩子遇到什么事情,都是我们帮她解决,帮她摆平,以至于孩子受不了一点点的挫折和失败。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孩子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名次,就一下精神垮了下来。这个学期开学以来,也始终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有所怀疑,尽管我们说了许多鼓励的话,但作用始终不太明显,今天学习了“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一章后,深受启发,望子成龙不如看子成龙,让孩子觉得自己原本就是龙仔凤雏,将来必然是人中龙凤,即使现在有些不如人意的地方,但只要我努力我一定会成就未来。

对文章中父母和孩子共同的成长也是深有感悟,现在的孩子经历着我们未曾经历的,体验着我们未曾体验的,我们的教育经验大部分对孩子已经不适用,我们只有注重自身的学习和成长,寻求自身的发展,才会产生榜样的力量,才能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自然教育,才能使我们孩子的成长之路稳健踏实。

 二零一三年三月二十四日 

 

 

学习《拷问:我们教给孩子什么》

《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有感

初三、4班陈廷聿家长杜红利

今天读了《拷问:我们教给孩子什么》与《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这两篇文章,感觉触动很大,也很佩服菲拉老师,她改变了26个孩子一生的命运。

人的一生中要接受三方面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作为人生接受教育最早,影响时间最长的一种基本形式,在年轻一代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

由于自己所学的专业和工作与教育没有直接的联系,对女儿的教育多是凭感情、凭经验,在教育女儿的问题上方法不当,因此女儿有霸气、遇事缺少主见、意志力薄弱等现象,通过阅读这两篇文章,我觉得要让儿健康快乐地成长,应采取以下方法:

一、消除我对女儿造成的恐惧

初中阶段是孩子们“翻坎”的阶段,由于种种原因,学习成绩有所下降,我心情比较着急、浮躁。孩子与我之间出现了对立的情绪,我首先冷静下来,学会耐心等待女儿的成长。有专家说:“孩子避免失败的愿望比争取成功的愿望更强烈。为了防止最小的可能的失败,宁愿降低努力的水平。”看到她成绩考差了,我就和她一起分析失分原因,帮她找回信心。

二、为女儿建立自信心

文章中菲拉老师的那番话,帮助孩子们建立了自信心,从而改变了26个孩子一生的命运。如今这些孩子都已长大成人,他们中有的做了心理医生、有的做了法官、有的做了飞机驾驶员。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班里那个个子最矮也最爱捣乱的学生罗伯特。哈里森,后来成了华尔街上最年轻的基金经理人。可见,成功源于自信,自信心的树立,来自于周围的人们的赏识。做父母的都不赏识自己的孩子,孩子的自信从何而来?对于女儿,我拿着放大镜找她的闪光点,帮助她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

三、与女儿一起成长,做女儿的知心朋友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所要学习的更新的东西越来越多。作为父母,应随时体现出求知上进的精神,给女儿作出榜样。“爸爸妈妈同样在学习,在进步啊!”使女儿明白学习新知,不断进步是伴随人终生的。其次要经常沟通,努力缩短与女儿心灵的距离,愿意听女儿谈知心话,真实地了解她,教育她健康成长。在教育她时不用“没出息”、“傻瓜”等侮辱性语言,不用讥讽语气来冷嘲热讽,这样会抹杀她的自信心,给她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阻碍她的成长和进步。

“让子女有出息”是家长永恒的需求,家庭环境,家长素质等都是重要因素,家庭教育要有效的配合学校教育,达到共同教育好孩子的目的,让孩子快乐健康成长。

 

 

学习《拷问我们教给孩子什么》

《家庭教育重中之重》两文有感

初三四班  刘秦羽家长  吴莉

323,拿起《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认真读起《拷问:我们教给孩子什么》。文章一开的案例回放就让我意识到,自己正沿着这位奶奶的路在走,这让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我静下心来,又把《家庭教育重中之重》读完。两篇文章读完后,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文章中有许多话像是给我“量身订做”一样。我这心里像是打翻了调料瓶,特别不是滋味。反思自己这几年粗放式育儿方式,看着专家的建议,看到“重望不如重视、重视不如重赏、重赏不如重用”这些剖析,使我对自己的行为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1、家长也要“断奶”,与孩子共同成长。孩子一天天长大,我却固执地不肯改变,仍要为孩子服务,从吃穿到住行。似乎我眼睛就是看不到孩子已经长大了,还觉得孩子有我这样的照顾,她高兴,我也心安。其实是孩子大了想独立,而我却没有做好心理分离的准备。有时,我还与同事开玩笑,现场习惯了孩子的陪伴,不知道是孩子需要我,还是我更需要孩子。读完两篇文章后,我这才意识到,我真的要“断奶”了,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自然成长,不能再做全日制“保姆”。我应该听取专家建议,学习着从父母角度向家长角色转变,要和孩子一起成长。

2、家长也要学会“等待”,给孩子实践的机会。其实,我也知道孩子成长,要给她成长的空间,给她锻炼实践的机会,可经常会出现“等不及”或看到她慢慢腾腾搞不好时,就会抢过去边做边教她怎么做或干脆自己动手不让她弄了。时间久了,孩子也就不动手了。孩子还很小的时候,我能耐心等孩子学走路、学开口说话,可现在却变的急功近利起来,变的没有耐心,看孩子洗袜子、收拾床磨磨蹭蹭的就着急。我就像专家说的一样,在不经意间剥夺了孩子实践的机会。我要反思自己行为,更要改进自己的言行,让孩子做孩子应该做的事,鼓励和支持孩子在生活中、实践中掌握生活自理的能力。遇事控制情绪(行为),别急着去教去说孩子,是我作为母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应该做的事情之一呀。我和她爸商量,在我为孩子干活慢着急时,他就把我带离现场,给孩子时间去完成。不能让孩子在母亲的唠叨中去实践,不能让孩子在父母的指挥棒下生活。收起不良情绪,收起功利心收回盯着分数和名次的眼睛,和孩子一起拓宽学习的视野,让孩子感觉学习、实践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感吧,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双手去做,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生活吧。

3、家长更需要摆正心态,重赏重用自己的孩子。菲拉教师能点亮6个孩子的心烛,我呢?双眼却总是盯着她的小毛病,如写作业没坐好、梳头太慢、吃饭不端碗等等,学习上总是盯着分数、排名,还帮着报这班那班,把自己小时候没有机会学习的古筝也诱引她学,把自己的梦想都加在孩子身上。读完这两篇文章,让我看到,这不是孩子成长的问题,是我这个当家长的有问题,是我需要摆正心态。如果我能像美国那个小学教师那样的夸孩子,如果能像他那样耐心等15分钟“等孩子自己抓到蚯蚓”,如果我能更早地“看女是凤”,也许孩子今天会更快乐、更自信。

从今天起,我要接受孩子的一切,无论优点还是缺点,无论哭还是笑,我都要和孩子一起接纳。也许不完美但真实,也许不特别但是唯一的自己。

赏识孩子、重用孩子,我相信,我的孩子会更优秀、更快乐!摆正心态、用心等待,我相信,我也会和孩子一样成长。

反思自己的同时,我也在考虑家校如何互动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如何做才能让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呢?有两点不成熟的建议希望学校能够给予考虑。

一是增加并改进物理、化学实验课。初中物理化学实验课一般较少,都是集中一节课做好几个实验。希望能够安排孩子先预习、做实践、最后讨论结果结论。这种教学有利于提高孩子学习兴趣、观察力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对初中教学来说,要做到这点可能有难度,但如果一旦推行开来,我想,咱们六中的物理、化学课程会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课程之一。

二是希望学校能够建立培优班,集中优秀教师提炼培优题库。每个学生的资质、特长是不一样的,对一些学习兴趣强烈、好学的学生择优培养,建立培优班或培优课堂。这既可以让优秀的学生有更好更快的发展空间。同时,集中老师提炼培优题库,而不是从外面成套地购买试卷题做,既可以针对学生们易错、掌握不牢的现象出题,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掌握要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是希望能够多组织孩子参加一些公益性活动。孩子要成长为一个社会人,成为一个受社会欢迎的人,他除了能够自食其力外,还应该有公德心、公益心。让孩子从现在开始多参与公益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公德、公益意识。

                    O一三年三月

 

 

家长学校学习有感

初三5班王岩    家长:勾凤珍

学习文章一:《拷问:我们教给孩子什么》。文章中云:教育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分离。先是身体的分离,然后是心理的分离。对此我深有同感,因此在教育孩子时便遵循这样的准则:

第一,按其年龄的不同,确定不同的事情。例如:整理自己物品;清扫自己的房间;按时吃饭;按时作息;承担固定的家务等,以期达到节律生活的目的。我们总会希望自己的孩子品德好,有爱心,长大成人之后是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因此就要培养孩子仁爱之心。“仁”者:爱人也,进而爱天地万物。而爱就从最亲爱自己的父母开始。试想一个连最亲爱自己的父母都不爱的人会去爱他人吗?这亦是传统教育中百善孝为先的教育思想。因此,我们把以力所能及地做好自己份内的事为孝,这是他的责任而无有任何条件。以此,以期达到休养自身,仁德爱物的品质。同时这何尝不是生存能力的培养呢?一个有责任心,有担当的孩子才是我们期望的方向。

第二,传统教育曰:幼而学,壮而行。如果想要使孩子成人之后能顺利地从母体分离,开始行走他自己的人生,此时就要培养他的立世之德,立世之技。而知识的学习只是其一也,因此文中让我们正确理解“学习”,真正的教育是生活教育。

传统有云:人生难得少年贫。一个“贫”字都包涵了哪些内涵呢?因为缺少而有所期翼;因为缺少而倍感珍惜;因为缺少而辛勤劳作;因为缺少而历经挫折。。。。。。而后孩子长大了,成人之际不觉间往昔的困顿,竟是对生活的希望,热忱;心存感激;爱人惜物;坚忍不拔;笑对人生。试想还有比这更大的财富吗?爱孩子,应是这样的爱才是父母的殷殷之情!

学习文章二:《家庭教育中的重中之重》。文章有云:‘‘重望不若重视,重视不若重赏,重赏不若重用’’。文中说,对孩子的重用往往包含了对他们的“重望”“重视”“重赏”,“重用”是在前三者的基础上给孩子更为关键的展示,证实,发展,完善自己的机会。对此观点,我以为同,而且正契合了上篇文章中所持有的观点。因此这两篇文章都告诉了我们这样的道理:教育孩子父母要爱的有理智。只有爱不偏离,持守正确,才能真正教育好孩子,爱护好孩子。

有教育家曾言:人生最难是决择,一旦择定了方向,剩下的只是循序渐进的行动。人生道路不外乎两:正确的道路,错误的道路。一旦我们选错了路,就如同溺爱孩子,越是使尽浑身力量,就越深陷泥潭。

我国传统教育认为:少年定性是为要。《弟子规》中有总则: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简单明了地指出了我们教育孩子的方向,顺序。首先培养仁心操守以定其性,这些做的好而仍有余力时,再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以开拓自己的视野。而这些品质的培养并非空洞的言语,而是在日常的生活之中:闻鸡起舞,洒扫应对,承担家务劳作,既使是文化知识的学习也是学以致用的原则。人之立本,孝悌也,有此爱心,仁心,既有不能,众可帮也。为家是福音,为社会只有利益而不相害。反之,则想:一个能力非凡的人,无有仁爱之心,其相害甚矣!

本期所学与传统教育相去几何?其精妙之处感同身受。然而面对泛泛诸多教育家的言论,我们不免有取舍之难。孩子质素不同,要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略,恐怕要去繁就简了:以传统教育为本,以众家技艺为佐,或许会让我们在茫茫大海中持有航向灯,而盲目漂泊之苦或可解矣!

 

                                初三5班王岩    家长:勾凤珍

2013-3-26

 

 

家教之反思

初三5班车笛  家长:牛庆玲

社会发展到今天,教育无一伴随着每个人的终身,做终身型学习的人是当今社会对每个人提出的更高要求:“这就是《我们教给孩子什么》一文中所说的第五点亲子共成长。关注孩子的成长,首先要关注家长自身的成长,不然就会指导错误,甚至方向性的错误。当父母自身寻求发展的时候,孩子就会紧随其后,真正的教育影响产生了,这是榜样的力量,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自然教育。”

我们国家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很多方面还存在缺陷,就教育本身来说因为人口众多,短时期内人人走“独木桥”这样一种通过高考,通过分数来选拔人才的制度不会得到根本改变,而学历至少从目前看是一人从小到大进入社会的一块最重要的“敲门砖”,如何使教育成为多元化的结果,让每个人享受因材施教的教育结果,成为一种按个人优势达到最终以个人最大价值的体现,来回馈社会,幸福地生活,不是完全能够实现的事情。尽管大趋势如此严峻,作为社会中最细小的细胞组成——每个家庭或者每个家长应在相对独一的教育求学路上为孩子规划更好的人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有句话说得好:“存在即是合理的。”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那么也就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人生,就如文中所说教育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分离,先是身体的分离,然后是心理的分离。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够更好地拥抱社会,最终才能让孩子幸福地生活。

 不管社会怎么发展,孩子不仅是生命的延续,更是未来和希望,担负着传承文化和发扬每个民族的光大的使命,作为现在的家长,我们要从自身开始,终身学习,跟得上社会,而不是无休止地对着孩子抱怨社会,跟得上社会最重要的目的是学会适应,适应的结果是我们在不断地进步,而这也是最好的榜样教育,以往我们的父母对我们的态度是交单、粗暴的棍棒教育,至少我们现在能够意识到这种方式是极不可取的。面对现在如此大竞争压力,面对每不理想的成绩,我们的心理在变得脆弱和焦虑、失衡,甚至因为孩子一次小小的测试不理想让家会在短时间内失去温馨和欢笑,记得在哪篇文章中看过,除了在人生舞台上熠熠发光的人,还需要坐在看台上鼓掌的人,教育不是让所有的孩子只想成功的喜悦而不去面对失败的打击,教育的最终坚持不是孩子的坚持,而是家长一如既往的关注和坚持。

在日常生活中,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教育孩子学会爱和宽容,只有学会爱,她才会懂得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只有学会宽容才会让孩子接纳别人,最终被社会接纳。我们为孩子做得再多也不算多,我们为孩子做得再多,最重要的人生紧要处还得孩子自己走。让孩子有一种平常心,不如说让家长有一种平常心,让教师在学校教育对家长、孩子传递出来的就是一种平常心。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从孩子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到最终独立走入社会,学校给予的是教育主导,家长给予是一如既往的帮助,帮助孩子管理自己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教育孩子的过程是极度考验父母智慧的过程,教育不是简单的教,不是简单的养,而是要符合时代精神,符合孩子成长所需要的一种正能量,也就是家庭教育所说的重中之重“重用”,让我们用教育的智慧帮助孩子,在该放手时放手,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动手、动眼、动心来获取经验和教训,让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赢得未来,我们加长需要做的是用爱的目光,用鼓励的语言,用自身的榜样力量默默陪伴孩子的成长历程,不论遇到怎样的挫折,告诉她,父母永远爱你。

 最近提得最响的是中国梦,中国梦的实现是需要每个人付出自己的一份努力,这和教育是分不开的,要想孩子成为一个有梦想的人,那么家长就该做一个有梦想的家长,让家长和孩子通过共同成长,实现共赢,这也是家庭教育最大的收获。

 

 

读《拷问:我们教给孩子什么》的感受

初三5  代相睿     家长:卢艳丽

当我读完这篇文章,我首先想到我对孩子的教育是否也是这样。文章里专家给的五条建议非常好,1.做完整的人。素质教育要求让每一个孩子全面发展,就是要做一个完整的人。因此,“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永远不会过时,只有这样,孩子才会身心健康。2.理解“学习”。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我们对孩子学习的理解过于狭隘了,以为知识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3.做好“分离”。教育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分离,先是身体的分离,然后是心理的分离。4.给孩子机会,在好的说教,不如让孩子亲身实践和锻炼。当然,让孩子拥有积极人生,父母首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身先士卒,身体力行,而不只是教导或建议。5.亲子共成长。当父母自身寻求发展的时候,孩子就会紧随其后,真正的教育影响产生了,这是榜样的力量,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自然教育。如果在生活当中,我们家长能做到这些,那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读《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的感受

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老师对他们的“重望”“重视”“重赏”“重用”。但是,“重望”不如“重视”,“重视”不如“重赏”;“重赏”不如“重用”。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对孩子的“重用”。这段话写的非常好,也是我们每个家长所必须做到的。多年的教育实践探索让我深刻地感悟到,“重用”不如“重视”--------“望子成龙”不如“看子成龙”。因为前者让孩子觉得自己此时不但不是卓越的,最好的。笼统的“重视”不如具体的“重赏”。当然也报括对孩子的点滴成绩和进步都要进行鼓励,奖励和强化,让外在的推动力和内在的驱动力相互结合,让孩子更好的发展。对孩子的“重用”往往已经包含了对他们的“重望”“重视”“重赏”。“重赏”是在前三者的基础上给孩子更为关键的展示,证实发展完善自己的机会。我也希望我们以后在生活当中应该“重用”孩子,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看,自己的手去做,用自己的心去想••••••

我给家长学校的建议就是希望能有一个真正学校,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对孩子的教育。说实话我们每一位家长都愿意为了孩子做出任何牺牲,也愿意改变自己,改变我们的教育方法。能让父母认识到位,父母为了孩子,一定会积极学习,让自己改变,成长。我认为家长学校对我们这些家长帮助非常大,我非常感谢家长学校,它让我们能及时发现对孩子教育的不足与不利。因为孩子的成长首先不能输在家庭教育上。

 

 

学习体会

初三七班  李昊锟的家长

从儿子上学起,我一直喜欢看《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自认为尽到了一个母亲的职责。但是当我看了《拷问:我们教给孩子什么》这篇文章后,我开始深深地反思自己。

我以为给予孩子越多,孩子就会越快乐。我希望儿子开心快乐成长,所以我努力为孩子做很多事:给他洗衣做饭,给他整理房间,督促他快点写完作业,以便有时间玩一会儿,甚至早上把饭做好并盛到碗里,才叫他起床,只为了让他多睡一会儿。孩子在我“无微不至”的照顾下,貌似很快乐。但是我却忘了,儿子已经十四岁了,个儿也比我高出一头了,认真完成作业、自觉起床是他最起码的事情,洗自己的衣服,整理房间也是他应该做的事。可这一切,因为我的“努力”,让孩子觉得都是妈妈事情。我 也以为我多做一些事情,孩子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学习,但现实真的如文中所说:在生活上懒惰,没有责任心的孩子,在学业上同样怕吃苦,没有责任心。我儿子在学习上就存在遇难而退的现象,而这些是我不想看到的。

“孩子面对父母,就会背离社会;孩子背离父母,才能拥抱社会!”这话就象警钟一样敲醒了我,在今后的生活中,我要有意训练孩子独立自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增强他的责任心。

通过学习《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一文,我觉得自己对孩子“重用”严重不足,应该多放手,该让他自己去做,去承担的事情,就让他自己去做去承担,挫折和坎坷是每一个人必须经历的,我不能再因为担心孩子受挫折而不敢放手。“吃一堑才能长一智”,孩子自己的路,就让他自己走。

想让孩子变好,别盯着他的缺点;想让孩子变强,别盯着他的弱点;想让孩子变美,别盯着他的污点;想让孩子自立,就放开护着他的手。

感谢油田六中家长给我们推荐的好文章,我会继续努力学习,与孩子共同进步。

0一三年三月

 

 

成长的烦恼

 刘静雯  家长:高军

新的一学期又开始,在一个月的学习期间,发现了孩子的成绩有点下滑,虽然不知她每天都学习什么,但看到她来去匆匆,作业也写,学习也学但成绩却是在下滑?每天对她喊,对她说教,但是她还是我们行我素对手机爱不释手、天天上手机聊天、听歌、唉、真没办法呀!头痛死了。

孩子是个好孩子,就是不太和我这个妈妈交流。不太活泼,学习能按时写就是写完以后再问她又不太会写了,又不知是她真默写的还是……唉,长大了真难管呀!

生活上被子以前从来不叠,今星期六、星期天,破天荒地还整理了一下,还问我整的好看不,我高兴地说“好好好呀!”袜子等都是随便往床上一丢,一星期后满床的袜子等,从来屋子里乱糟糟的,天天说:“刘静雯有时间洗一洗袜子,别聊天了,答应好的,就是不干,唉真烦呀。”

孩子长大了,但还好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事事依靠你一让她做事,就生气能躲就躲,能推就推,不想承担家庭中任何劳动,孩子长大了,但最基本的处理能力都没有,书上说的好,难道只是为了读书,而不是为了今后更好的生活了,洗自己的内衣和袜子是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连这点能力都没有,或者不愿去学和做,一点苦都不能吃,今后拿什么面对婚姻和工作了,孩子的幸福生活如何创造,看完这篇文章后,感触很深,也身体力行地做,也明白这些道理,可是孩子还是这样,是教育的方法不对,还是什么……许多疑问盘旋在脑子里,无法释怀,唉孩子长大了真难管呀。

《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这篇文章太好,赏识教育,孩子身上有优点、缺点,要正视它而不是责骂打,要重视发观它,克服缺点,不良习惯,要把看成一条龙,重视而不是侮辱、鄙视、骂、要给孩子们无边的信心,也给她们巨大的动力,从而生产追求内在发展,成就未来梦想的激情。

重视不如重赏,要点亮他们的心烛,因为他们本身就是金子,具有巨大的潜能潜质和比金子更加珍贵的经历,你对孩子怎样描述,他们就怎样以你描述的样子成长,想让孩子变好吗?别盯着他的缺心,想让孩子变强吗?另盯着他的弱点,想让孩子变美吗?别盯着他的污点?那他们会“化腐核为神奇变力劣迹为奇迹,赏不如重用,重用他们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看,自己的手去做,用自己的心去想”。

看完这两篇文章后,感觉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希望,也希望家长学校多开些对青春期孩子的教育的课件,给我们做家长的听一听,或者身边的好学生家长讲一讲他们是怎样教育孩子的,孩子的进步是我们共同的希望,也希望家长学校越办越好。

 

 

读后感

—写给自己的一封信

初三、7  刘莉铭妈妈

我是一个在家庭教育中失败的家长,对于写有关家教读后感有些无所适从,拜读文章,我有对号入座的习惯,却未能从文章中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我愿意多学习,学会反思自身的错误,改变从今天开始。

在溺爱这方面,在日常生活中我真正做到保姆式教育,包揽所有能做的事,出发点是希望多为她挤些学习时间,但现在的她却被我惯得惰性十足,且已形成书上的后果,学习没有主动性,厌学,勉强坚持学业都有问题,而改变这现象却谈何容易,现在我们母女在学习的问题上很难沟通,我非常赞同她外出锻炼运动,参加各种活动,可女儿却连最起码的完成作业都有难度,而逼她背记却永远停留于做表面文章,理想遭遇现实往往变为梦想,老师在这方面付出也很多,可她至今连记全作业都非常抵触,我感觉很失败、很无奈,我应该发现我错在哪,怎么改正?

再者,因为我是成年人,有未来的预见性,所以我不断的焦虑,可我看不见她有焦虑,于是我又再次投入另一个怪圈,那就是打骂。在小时候还略有成效的方式,如今却造就了她的叛逆,其实当下我已不再看重她的成绩,但她的懒惰和不求上进,遇难而退是我不能容忍的,这两种(生活中溺爱,学习上较真)方式造成了我亚历山大,使我有双重性格,孩子的感觉忽冷忽热,她也很害怕家庭风暴的轮回。

我能看到她身上的优点,可太多缺点的她却让我欲爱不能,我在自身工作中反思了一下,我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可我的领导却是从欣赏、认可、鼓励和帮扶的态度来对待我,让我慢慢有了自信,自觉自愿去做如工作,哪怕多花时间也愿意去做好,来证明自己未让人走眼。我都40岁了,还愿意听好话和生活在宽松氛围里,那我为什么要天天给孩子施压、争吵,我为什么给她鼓励时那么忧虑和吝啬,生怕她会因此骄傲,而我这些年给她的打骂和伤害让她越来越自卑和敏感,从小时的无所适从到现今的疯狂对立,我真是做错了大错特错,我早该放下家长的架子真正去关心和了解她的感受,虽然这很难,因为我砌墙太高,积怨太深,但我现在已开始认识和正在努力改正,虽然现阶段还有作秀成分,但随着自己逐渐平和心态后我会也一定得做到。

我现在非常缺失做家长的能力,但我正积极努力地学习和改变自己,但却苦于没有正确和规范的方法,但我愿为了孩子改变和成长,因为我的生活和个人精神不能再这样颓废下去,孩子你愿意和我一起手拉手、肩并肩向前走吗?

 

 

领着孩子做人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第十九卷两篇文章读后感

三年级七班    刘颐家长:张滋

有幸读到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第十九卷两篇关于教育孩子如何生活自理和对孩子赏识教育的文章,感触良多,根据文章内容、结合自己实际,说说自己的体会。文章所举案例均有实际意义,既是成为传奇,必有广泛代表性。我个人认为,孩子尚年幼,与其漫无目的地锻炼其身心倒不如领着孩子做人,---做一个健全的人。

领着孩子做人,首要还是助其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作为社会普通一份子要有服务社会、安身立命的基本本领。一个泥瓦工都要了解建筑物基本构造,需要知识;一个农民要想种好田都需要有了解农药、种子、田间管理的相关知识。拿我来说尽管没读大学,但是至今一直不断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迎接工作中的各种挑战,才能有胆量、有能力胜任于不同的工作岗位。刘颐同样是这样,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对知识的依赖性也将越来越强,只有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并取得一定成绩才有资格立身于社会进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领着孩子做人,同样需使其具备适应并迅速融入社会的基本素质,我理解为劳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能与人和谐相处的自控力。现实中双料研究生不会做家务,不会带孩子从而引发生活危机、家庭危机的例子举不胜举;博士生不会与人相处、自闭、绝望的情况也很多。那么,我的孩子以后会不会出现类似情况呢,这同样是我应着重注意的。所以对待刘颐,我们关爱而不是溺爱。哪怕从洗一双袜子开始,也在慢慢地锻炼她的生活自理能力。力所能及的家务安排她闲暇时去干,常来已久她自己主动去找活儿干,帮助我们干些看似不属于她的家务。节假日,哪怕在放学途中伸手捡起别人随意丢弃的果皮、纸屑、饮料桶,这是不是也是一种关注社会、关爱环境的美德呢。与人相处我们教她多理解、多倾听、不可随意辩驳。生活中我们就注意使她以礼待人,心平气和地理解、分析、接纳人和事,不至于使她思想偏颇。

领着孩子做人仍需注重她的自我发掘意识。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强迫她干什么倒不如使其理解应该干什么。孩子尚小,天性中有一种顽劣性,谁都避不开的。我常讲我小时候家里的情况:在农村、孩子多、父母忙于劳作顾不上我们,但是我们谁也没荒废人生,都有一技之长。社会在发展,她就业时研究生不比现在的专科生就业几率高,更不要说高贵尊荣了。刘颐成绩不太稳定,还稍有浮漂。数学成绩颇为不好,刘颐一度灰心。我们鼓励她多老师请教、多做试题练习。数学知识是基本的理科知识,有其连贯性、递进性特点。我们注重她从喜欢的章节开始做题,哪怕是已经很熟悉的几个公式多做多练,其实是为了让其养成好习惯。一段时间下来,她又重拾信心,燃起了对数学的希望。所以说对待孩子要多鼓励、多旁敲侧击,而不是一味地吵孩子,甚至挖苦孩子。

十四五岁的孩子正处于塑造人生关键期,我们愿与老师、学校一道,巩固孩子优点,关注孩子的不足,赏识并发掘孩子自我塑造能力,使得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共同努力。

                                                                             2013-03-26

 

 

两篇文章的读后感

初三、七班   张萌       家长:张玉华。

读了《拷问:我们教给孩子了什么》后我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因为我在教育孩子方面也犯了类似的错误。我的女儿虽然不像周奶奶的孙女那样过分,也没有到因为军训的劳累而退学的地步。但专家的教育点评中提到的家长教育误区,我也懈的很深:

1、我认为家务活没多少,大人干也累不着。但是没想到人是会趋利避害的。开学一个月,孩子很少做家务,甚至自己的房间也不能及时打扫,更不用说帮父母刷碗、扫地做家务了。家长包办太多,这主要问题错在家长对孩子没要求,家长理念的错误。

2、担心让孩子做事情会影响孩子学习,自己认为把家务活揽下来,这样孩子的学习时间就会很多。事实上,在生活上懒惰没有责任心的人,往往在学业上也同样怕吃苦。孩子上好大学,找好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好好生活,而现在连最基本的生活能力都没有,以后孩子会幸福么?

以后我会适当安排一些家务活让孩子去锻炼,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按专家的建议做到:一是让孩子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只有这样孩子才会身心健康。二是重新理解学习。原以为知识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其实真正的教育是生活。三是家长应从小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独立自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因为孩子面对父母,就会背离社会;孩子背离父母,才能拥抱社会。四是给孩子机会。再好的说教,不如让孩子亲身实践和锻炼。五是亲子共成长。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自然教育。

读了《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后,我受益匪浅。专家说得好,“重望”不如“重视”——“望子成龙”不如“看子是龙”。“看子是龙”让孩子觉得自己本来就是龙仔凤雏,将来必然是人中龙凤。美老师给学生布置的这道作业题我看到很受感动。因为,它不但给孩子们无边的信心,也给了他们巨大的动力。从而产生追求内在发展、成就未来梦想的激情。再是,“重视”不如“重赏”,用赏识的眼光看出孩子身上所有的优点、长处,看到他们的发展潜力,甚至从孩子的弱点、缺点、污点,找他们的闪光点、生长点。菲拉老师教育26个孩子的方法,值得我们每一位做家长的慎思。虽然都是恨铁不成钢,可是你只知道恨铁,他是成不了钢的。菲拉老师不但看到了孩子身上的弱点、缺点、污点,还看到了他们生命中的无限潜能,良好的潜质。她的答案让孩子们看到了希望和充满了自信,让过去那些不可救药的“渣子”,现在变成了金不换的“浪子”。

家长学校推荐的《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是我们生活中最好的朋友,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指挥棒。让我们在家庭教育的道路上少走了弯路。

建议:1、家长学校应定期让家长交读书笔记,以督促家长不断的看书、学习、提高。

      2、希望学校给家长提供一些专家指导或名师讲座。

                                       2013 3 25

 

 

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

《拷问我们教给孩子什么》有感

初三、7班张鹏宇家长

面对“拷问••••••”,我作为一个母亲感到很失败,甚至有些无地自容,深感自己的不足,面对儿子更是深感惭愧。

现在细想,在儿子上幼儿园时,一个仅仅还不到4岁的孩子,从家庭里独自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面对陌生的老师、同学,包括环境,在他幼小的心里有着怎样的不安?我作为一个母亲,实在没有意识到,没有陪着儿子很好地,很自然地度过这一关,我很是失职。在上学前班、一年级时我常常拿他和他的同学比,我没有意识到孩子之间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没有意识到生理年龄偏小的他相对于同班同学相对落后是很自然的。相反,在这两个时期,常常为了节省时间,我所谓的节省时间是常常帮他穿衣、洗脸等,一一为他代劳,没有在很好的时间段里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更别说在生活去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毅志力。所以养成了孩子懒惰的习惯,他怎能体会到父母的辛苦,他更加意识不到自己该有着怎样的责任感,更不要说替别人着想的习惯。子不教,父母过。孩子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谈何吃苦耐劳?谈什么责任?在今后又怎样去面对自己的工作和婚姻,未来的幸福又从何说起?

我们常常说“尊老爱幼”,其实如今应该反过来说:“我们应该尊幼爱老”,我们对老人太尊重,缺少的似乎是更多的爱心,对孩子我们给的更多的是溺爱,同样似乎缺少了些尊重!在没有尊重的基础上的爱不是真正的大爱,孩子怎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恐怕在人格上缺的不仅仅是自信!大人们的独断专行,使得孩子们失去了他们原本应有的天性。假如我们作父母的能真正从理念上,从思想上、行动上改变了,正确了,我想孩子们也就轻松、愉快、自由健康了!

以上仅仅是我一个做母亲的体会,个人感受,说的不当,望大家见谅!

 

 

多为孩子传输正能量

——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文章有感

                     初三七班张云柯家长  张克政

在女儿认真作业的同时,我拜读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两篇文章——《拷问:我们交给孩子什么》、《家庭教育中的“重中之重”》。读后体会颇深,总的来说主要有两点深刻感受。一是家庭教育要切忌重“学习”轻“生活”。简单说就是对孩子平时要求学习多些,而轻视了生活教育。总认为学生就是以学习为主,学习是主业,其他都不重要,结果造成了只知道学习,其它方面可以不做,结果造成了孩子缺乏抗挫能力、意志力、适应力等,自参加家长学校以来,我们家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便注重生活教育的补课,让女儿多参加社会实践,体味到生活的乐趣,感觉生活的成功,从生活中汲取成长的动力。

一个寒假以来,女儿能基本自理,洗衣服、收拾书桌、帮姥姥做些家务,甚至还学会、活面烤面包、搓麻花、压饺子皮、包饺子、糖葫芦,动手能力超强,我们真的感觉云柯长大了,就如同飞出去的小鸟,能顾得上自己了。我们看到生活实际技能的提高,不但没有影响她的假期学习,还为她带来了成功的喜悦,孩子把做好的面包分给亲戚们吃,把糖葫芦做给表弟吃,甚至舅舅还打电话来问,这个糖葫芦的糖到底是怎么熬制出来的。我们适时就加经引导,孩子,你看,你怎么能说自己笨呢,动手能力强的孩子,用老话说就是“心灵手巧”呢,孩子听了也若有所思。

二是家庭教育要注重赏识孩子,不断给孩子内心输入“正能量”。教育中赏识就犹如早晨初升的太阳,照耀着盼望成长的小草。赏识能给孩子内心带来温暖,激发孩子的活力,增强孩子的内心。但是有的家长往往在孩子面前多是指责、挖苦,给孩子的心灵成长蒙上阴影,使孩子渴望中看不到希望,潜在的活力得不到激活,自信心和能力受到压制。女儿上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我就一直存在着对女儿挑毛病的问题,女儿的情绪上受影响较大,无缘无故发脾气,心情也不好,学习成绩一直都不好,给我们家庭造成了很大困扰。在老师及时引导下,指出我在家庭教育中错误作法,加上平时抓紧时间学习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从中学习到了优秀家长和老师的育人经验和作法,开始从内心深处检讨自己的行为,学着从赏识女儿方方面面的优点做起。一段时间后,慢慢我发现女儿开始有了变化,女儿的情绪稳定下来,脸上也洋溢着笑容,也较从前听话了,学习成绩也有了新起色。看到女儿的变化,我看在眼中喜在心中,也为自己当初错误行为感到由衷地内疚。从此,我决心要向优秀家长拜师,向孩子老师讨教,向家教书籍学习,要与孩子同进步,同成长。 现在,我们采用输入正能量的方法,每天和孩子一起作好习惯好目标的《目标强化训练》,每天早晚对镜子强化目标,就是有时候会忘记。今后还得改进方法,作些努力。

下面,我谈一我们作为家长的需求。

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我们希望家长学校能组织优秀家长传授教子的科学理念和方法。每个学期适时组织家长交流座谈会,每次让12名优秀家长谈谈自己平时教育孩子的好“点子”,或请孩子来谈谈自己的好家长、在班级里给同学传授些好经验。

二是多组织一些有意义的亲子活动、班级里的心理健康与能力培养的专项训练,如怎样更好的听课,怎样处理作业 ,怎样增高记忆力等等。在集体活动的氛围中受到熏陶,受到感染,接受教育,增进与家长的感情交流。像上次的十四岁青春仪式就很好,要是在班级里再具体些就好了。

老师们致力于教育教学,对孩子关心倍至,我们作为家长,从内心深处感谢学校领导老师们的辛勤付出。谢谢!

                         2013329

 

 

读《拷问我们教给孩子什么》及《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

的感受——生活即教育

初三七班:赵鹏志妈妈   党英

文章通过具体的案例,告诉家长朋友们一个平常而实用的教育观念:真正的教育是生活教育,生活即教育。

回顾自己的成长史,让我有个模糊的认识:仅知道小孩子在生活上一定不能懒了,要勤于观察生活,勤思考,勤总结,在生活上具有这样的习惯后,孩子会将这种习惯自然地延伸到学习上,甚至以后的工作及婚姻生活中,勤能补拙。有了这样的理念做指导,我与爱人进行沟通,得到了爱人的认可和支持。

在生活中做个勤快的人,这是我对鹏志的基本要求。我们夫妻俩在鹏志还处在幼儿期为他安排了如每天晚上协助妈妈检查窗户是否关好,家人都到齐的情况下,用钥匙反锁门等小事情。到鹏志4岁时,就会自己洗内裤、袜子了,上述生活习惯一直保持至今。随着鹏志年龄的不断增长,我已记不清楚是何时起,鹏志已然在家庭中扮演起了小男子汉的角色了。在他爸爸出差时,鹏志会对我说:“妈妈,你将买回来的菜放在地下室吧,我放学后只要看到地下室有菜,我会拎上楼的……”这样让我感到亲人般温暖的话时常会从一个身材瘦小的孩子口中说出来,让我感受到力量。

为了培养孩子的爱心及观察能力,在鹏志幼儿时,我们克服居住条件的限制,与鹏志一起养过小公鸡、小兔子、小金鱼、小蚂蚁等动物,培养孩子细心观察、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同时让孩子感受到生命力的顽强、成长的艰辛,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社会上一些青春期学生的消极行为,如乌鲁木齐女生刚参加完高考,就因发挥不好而郁闷的跳楼轻生、一些学生因为未能完成作业遭到责罚就选择自杀等案例,我们也及时与孩子进行剖析探讨,让孩子明确如何应对社会环境的困扰和各种生活的挑战,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如今上了初三的鹏志,我发现在学习上也很爱思考,很勤奋,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不惧怕,在成绩出现下滑时,会自己鼓励自己,做现阶段的学习计划的调整,不随波逐流,保持自己的学习风格,例如:有一次我怨他说:“你怎么写作业就不能快点呢?”他却平和地回答:“妈妈,我不想抄答案,更不想抄同学的作业,那样本来要做一晚上的一大堆作业,我用半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就可以交差,你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下,你不要仅用一个快速的标准要求我,有点太偏了,你要看我的学习、做题的过程,我的收获……”通过观察,我捕捉到鹏志在写作业时的一个片断,某天晚上,都20:50分了,居然一项作业还没完成,我看到他在演草纸上画出的数学图形上反复标写着,注意力非常集中,这时的我,没再去打扰和催促鹏志,但心中还是暗自为他捏把汗……

在今年寒假,鹏志利用短暂的假期生活,自己主动看了高中的两本物理课本,并与爸爸、哥哥讨论物理书中的知识点,看着主动学习的鹏志那种快乐,与人分享时的兴奋劲,我没在鹏志面前像往常一样唠叨寒假作业完成的进度,但我却陷入深度思考,矛盾中,寒假作业怎么办?但转念一想,如果鹏志是一个很惰的人,他怎能去提前学习新知识呢?可能会连师已教授过的旧知识点没弄明白的地方,都不懈去思考,更别提求知欲的萌生了。想到这点,有稍许的释然。有多少个夜晚,我们大人都已睡去,鹏志还一个人在灯下学习,问其原因,瘦小的他说出的话既让我震惊又让我惊喜:“你们给我创造了这么好的学习环境,等我长大了,也要为你们创造一个安享晚年的条件,像电视里做的那个FAMILY广告中的I一样……”好一个有血肉情感的儿子呀!

鹏志的成长虽有不如意之处,也常常让我陷入深度思考,让我纠结、矛盾,但总体教育路线、方向与我们当初的家庭教育理念上没大的偏差。读了这二篇关于家庭教育的文章后,我更加坚信: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看,自己的手去做,用自己的心去想……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去感受生命存在的分分秒秒,这对于一个正处在青春期的鹏志的成长太重要了。身为母亲的我,要更加管住自己的嘴,用心观察,耐心等待,相信自己的鹏志,对于目前成长中的他,是个科学合理的方案。说实话,《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从鹏志上小学后我就坚持阅读,不仅让我成长,也改变着我们家的家庭教育观念,十分受益!

2013.03.28

 

 

 

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教给我••••••

油田六中  初三八班   王嘉琪家长

今天读了家庭教育里的一篇文章,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让我明白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是“重用”。

以前的我总是让孩子只要学好习就行了。从来没有重视过孩子的内心世界真正需要什么。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而且美其名曰“都是为了他们好”。打着爱的名义,把孩子伤害了一次又一次。而今天当我读了这篇文章以后才明白孩子不仅需要学习,他们还需要更多的亲身实践。用事实来证明他们的重要性。以前的我总是打击孩子的想法,总是说“我认为••••••”。往往忽视了孩子内心深处的目的和想法。本应该引导的一件事情,总是在我武断的说教下湮灭。这样的事情在我以往的教育孩子中经常发生。以至于孩子都不想和我沟通交流。理所当然孩子的成绩也是越来越差。这都是因为我不懂教育造成的。

从菲拉老师教育学生的案例中,让我明白“重视”不如“重赏”。笼统的重视不如具体的重赏。此处的重赏是赏识的目光。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和弱点。从优点看到孩子的发展潜力;从弱点找到孩子的闪光点、突破点。以前的我总是抓着孩子的弱点不放。不允许狡辩,不允许和家长顶嘴。毋庸置疑我的所作所为让我和孩子的心越来越远,而我却越来越痛苦。总认为自己已经付出那么多,为什么得不到孩子的回报。而此时的我却没有意识到是自己在家庭教育上的失败,造成了今天这个局面。就像菲拉老师说的那样“每个人都不是完人,连伟人也有过错。从现在开始,努力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你们都将成为了不起的优秀人才••••••”这句话不仅对孩子,对我本人也有很大帮助。让我知道从现在开始我该怎样去和孩子沟通交流。让孩子在家长欣赏的眼光中逐步成长。在生活和学习中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特别是在孩子取得成绩之后,我们一定要及时给与他们鼓励和肯定。肯定他们的付出和努力,告诉他们“你真了不起”。让孩子知道我们家长确信“他能行”。他就一定能行!

“戒骄戒躁,扑下身子好好干。与儿共勉。” 这是前两天打给孩子的几个字,压在他们的学习桌上。孩子也很认可这句话。“要正人必先正己”。这就是我此时此刻的心情,希望孩子能监督并指出我的不足之处。我们共同成长。

          油田六中 初三八班 王嘉琪

2013-3-25

 

 

我们该给孩子什么?

油田六中   初三八班:平喆祺家长

在孩子成长路上,我们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关键的领路人,我们应该教给孩子什么呢?看到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十九卷的这篇文章时,我仿佛看到了我们大多数家长的缩影,我们现在的家庭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可以说是我们的生活重心,从一出生几乎所有事情都被我们包办代替,孩子就成了一台接受的好机器。于是就有了,这样的活动危险妈妈不让参加,那样的事情太脏太累妈妈不让做,这种事情耽误时间影响学习......。快起床、快吃饭要迟到了、书包收拾好了没有?作业写完了没有?快点到点睡觉了?等等问题,结果,孩子逐渐形成了依赖、懒惰、享受等不良习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他们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越来越差,不懂得感恩等等。记得在《狼性教育》的封面写着这样的话“强者不是宠出来的,也不是惯出来的,而是在逆境中成长,在历练中成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

1、很多父母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开发孩子的智力,也就是让孩子从两三岁开始背唐诗,四五岁学英语,上学后要请家教、上辅导班,成绩一定要名列前茅,将来考上名牌大学。从而忽略了最基本的能力、性格培养,使教育走入了误区。例如有的孩子一遇到挫折和难题就选择轻生和逃避 ),自己将来想做什么都不知道,很多高才生生活不能自理,不适应集体生活,无法与别人共享沟通,那么,即使这个孩子门门功课考第一,又能怎么样?

2、不当“主角”,学做“观众”。在生活中,我们往往充当的是裁判的力量,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做了,使得孩子们不知道自己该干做什么。在人生这个大的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无法替代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去充当“孩子”的角色,而应该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即“观众”的力量。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但是我们却很难做到

3、教给孩子学会独立生存。在小狼刚有独立能力的时候,母狼就会坚决让它独自去执行任务,“狠心”地让它们去面对凶险的环境,在实践中磨练狼应该具有的意志品质。狼认为,要成为一只真正的狼,就必须具备独立处理一切突发事件的能力,否则只能是一只等待宰割的羊。但我们却喜欢做“鸡妈妈”,一味地护着孩子,生怕他摔着了,累着了,饿着了,冻着了,事事包办代替。孩子长期在这样的安乐窝里成长,怎能经受得住人生和社会风雨的考验

4、尊重孩子、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隐私,有自己的选择,只要是正常的,当父母的都应该予以尊重。自由的天地是强者生存的土壤,父母要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生活的强者,就应该多给他们一些自由空间,渴望自由是他们的天性使。尊重他们,看重他们,他们会认为自己有自己的价值。他们的价值才会得到分的发挥

5、训练孩子狼一般的受挫能力和责任心意识。父母在孩子遭遇挫折时,不仅要教他们学会正确面对,鼓起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甚至可以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和增强孩子面对挫折时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遇到难题要用于攻坚克难。对待家庭,要让孩子知道他是家里的一份子,发挥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6、教会孩子懂得感恩。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从严格的意义上讲,缺乏感恩意识的孩子,无论他的能力多么出色,是难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强者的。父母要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个强者,必须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感恩大自然,感恩每一个人。做到这点,我们家长要以身作则,平时孝顺长辈、妯娌和睦、团结街邻里等等,教育孩子在教师节这天要表达对老师的谢意、三八节要对妈妈说爱,重阳节要对爷爷奶奶表达祝福,

总之,在教育孩子上,任重而道远,我的孩子虽不是出色,但是我会不断的努力学习,用自己的行动带动孩子,影响孩子,我认为咱们学校可以组织优秀的家长、孩子和其他家长、孩子之间结为对子,互帮互助,使我们六中的孩子全面健康发展。

 

 

学习(拷问:我们教给孩子什么)心得体会

油田六中    初三八班    方安琪家长

学习了拷问:我们教给孩子什么这篇文章,下面谈谈我的一点体会。成人是目标。学会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孩子终身受益。教育孩子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决不能让孩子成为知识丰富而性格古怪,对父母没有感情,对他人 、社会漠不关心的人。要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人,充分尊重和理解孩子,无论犯有多大的错误,我们家长都要接纳她,进而引导她。让他们在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下,从小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最起码应该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合格公民而适应现代社会。

家长是镜子。“天才”不能创造,但家长只要不失时机地去发现、培养,开发孩子天赋中的特长,以自己的勤奋努力去走自己所追求的人生道路,孩子就很有可能获得成功。家长不仅是孩子的天然教师,也是监护人,同时是伙伴、朋友和榜样。孩子的言行举止无不体现着家长们的思想意识形态。“当父母不容易,当好父母更不容易”。事实确实如此。真正的教育是生活教育,生活即教育。家长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地关爱社会、国家、他人、朋友、同事等等,使之尊老爱幼,相帮谦让,宽容大度,待人和气。其次,要加强自身修养。家长应坚持以德育人,奉公守法,依照社会道德原则、规范,自觉地将完善自己道德品质的实践活动示范于孩子。再次,要创造和谐环境。教育环境的优劣是孩子成长的寒暑表,要建立和谐的家庭和社会,家庭生活气氛的默化熏陶不可忽视,家庭长辈品行道德的心灵潜在不可低估,孩子在适当表扬和鼓励中生活,他将学会自尊和自信;在羞辱中生活,他将学会自卑;在平等中生活,他将学会公道;在争吵、埋怨、偏爱和缺乏温暖中生活,他将学会诡辩、责怪、妒忌和冷漠……,这种现实是“无言之教”。不是危言耸听。我们要积极引导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这篇文章中说的好:在生活上懒惰、没有责任心的人,往往在学业上也同样怕吃苦、没有责任心。

孩子是老师。家长应善于学习孩子们的优点和长处。孩子们有很多“可爱的缺点”值得大人们学习。如蓬勃向上的朝气,好问好学的学习态度;不保守,善于接受新生事物的特点;少世故,对人对事的真诚直率;对新科技和新型玩具等未知知识一学就通、一玩就会的本领等等,他们在这些方面的优点都是值得家长学习的。孩子的这种优势,作为家长应充分的给予肯定、鼓励和赞扬,不可忽视、指责、抑制,以至于扼杀。

 

 

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有感

油田六中    初三、8   高雅洁家长

看完《拷问:我们教给孩子什么》和《家庭教育中的“重中之重”》这两篇文章,对我触动很大。

《拷问:我们教给孩子什么》中案例活生生地摆在了我们做父母的眼前。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两代人都精心地呵护着,溺爱着,生怕自己的“独苗”受了委屈。想尽一切办法“爱”着孩子,孰不知,这样的“爱”却是深深地害了自己的孩子。我和爱人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寒假里,我们努力地想弥补这一堂迟到的教育。寒假里我们教孩子做饭、洗衣服、拖地等一些家务,督促孩子独立去完成一些社会交往。但遗憾的是孩子的积极性并不算高,我们就采取了一些方法,虽然很有效,但方法不是很可取,就是事前对一些家务做了详细的分解,每完成一项可以得到相应的报酬。但是,孩子使用家里的的一些东西也是要付费的,比如说,打电话等。我们在讨价还价的过程中,孩子学会了怎样来面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我们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将来能生活的好一点,工作顺心一点,都想把自己的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让他们实现我们曾经想做到而没有实现的目标。每个父母都有这种期盼。而我们自己却没有想到“重望”与“重视”的区别及深刻含义。看完这节《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我明白了:首先想要孩子做好,我们要相信他,赏识他,鼓励他,而不是一味地督促与鞭策。

希望家长学校能定期组织家长进行交流活动,以便能更好地教育好孩子。

 

首 页 |学校简介 |文明六中 |党团园地 |师德楷模 |学生榜样 |小荷文学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