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聊天时,谈到“境界”。有人说:“武术有三重境界:明劲、暗劲、化劲。”有人说:“书画也有三重境界:写生、写意、写心。”有人说:“财务也有三重境界:技术、艺术、魔术。”有人说:“人生也有三重境界:立、守、得。”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用词表达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几天,正在进行师德学习,我突然想起某位教育专家说过的“做教师的四重境界”,想对此谈些自己的理解。做老师的四重境界是:
第一重境界:做一个让学生尊敬的老师。让学生尊敬,是做老师的基本要求。尊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内心对老师缺乏尊敬,甚至鄙视,还如何学习知识、学会做人?老师要获得学生尊敬,要做到两点:一是尊重学生,二是爱护学生。所谓尊重,就是平等对待,公平公正对待,就是给予学生自尊;不因贫富、美丑、优劣、可爱与否予以区别对待。就像孔夫子所说的那样,“有教无类”。所谓爱护,就是要想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学生。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成绩,还关心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不仅让他们学业进步,还让他们健康成长。而且这种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你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尊敬你;你爱护学生,学生才会爱戴你。教育是建立在师生这种互尊互敬互爱的基础上的。
第二重境界:做一个让自己心安的老师。老师这个职业很难衡量,教得怎样,是否尽全力,是否对得住学生,只有老师自己心里最清楚。让自己心安,就是要对得起自己良心。老师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要做好两点:一是专业过硬,二是师德过关。专业是老师吃饭的本钱,专业过硬是老师最基本的要求。而专业又是一个无底洞,老师要力求做到学识渊博,尤其是在专科学习上有自己深切的体会。你不一定是个优秀的运动员,但你必须是个优秀的教练员。你读写的功力深厚了,才可能很好地去教学生读写;你有很强的解题能力,才可教学生刷题时事半功倍。老师是人,做老师先得把人做好;其次,为师者需要为学生做出表率,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师德必须高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老师除了遵守最基本的“职业规范”之外,对自己还应有更高的要求。人品要好,师德要高。专业过硬,就不会误人子弟;师德过关,就不会把学生引入歧途,这样你就可以对得住自己的良心了。
第三重境界:做一个让学校骄傲的老师。名校出名师,名师成就名校。有时候,一位名师就可以让一所学校声名远扬。如果你能成为这样的老师,你就到了第三重境界。让学校骄傲的老师,至少要具备两个特征:一是教学显著,二是特色突出。教学显著,首先是学生考试成绩显著,其次是学科教学教研的翘楚。在这个一切向“分”看的年代里,学生成绩不优秀是说不过去的;但仅会教学生考试也算不得名师,名师还得在他从事的学科教学和研究里起到带头和引领作用,并在一定区域内产生较大影响。所谓特色,是指专业发展上的特长特点,可能是某种技能,也可能是某种做法或模式等。如同为语文老师,王开东老师“一天一更”的博文写作,让天下人叹服;肖培东老师“浅浅教语文”的课堂探索,让人感觉他最接地气;徐杰老师的“精致语文”,教人学会去精细钻研、精巧设计。教学显著,让人信服;特色突出,声名传播就远。做到这两点,你一定是名师,学校也会因你而出名,因你而骄傲。
第四重境界:做一个让历史铭记的老师。每个人都是他人人生的过往,在学生心目中,有些老师如过眼云烟,连名字也想不起来了,而有些老师则深深刻在学生心里,成为永久的记忆。有两类老师会让历史铭记:一是有故事的,二是有思想的。人总是与事一起存留在学生的记忆里,想起某个人都是因为某件事。我常常想起我高中的班主任陈柏桢老师,脑中总是浮现他深夜为我们盖被子、我发烧不省人事他背我上医院的情景。有些事总是触动人的心灵,让人唏嘘、感怀,它存留在学生记忆中,沉淀在学生生命里,成为他们成长的精神营养。有思想是教师成熟的一种表现。有思想的老师,对教育会有自己的理解,他们会坚定自己的做法,不会在教育的怪圈里迷失自我。有思想的教师有尊严,他们不会人云亦云,脑子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有思想的教师有情怀,他们能体味教育世界的丰富,并不断超越自我。人是有思想的芦苇,教师更其如此。没有谁想着让历史记住他,但是一旦你有故事,有思想,你一定会留在学生记忆的深处。老师的四重境界,你到了哪一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