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六中学
联系我们|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首 页 > 师德交流 >

师德学习20220324刘超君《2022年,为了教师“减负提质”该做那些

时间:2022-03-24      作者:刘超君推荐      点击:
  在政策推行的过程中,“双减”让学生的压力有所缓解,却让教师的压力悄然增加。一线教师纷纷表示,工作时间长,工作要求高,工作责任大,中小学教师正在“负重前行”。2022年,“双减”依然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是从初步推行逐步走向了纵深发展。“双减”对一线教师到底提出了什么新要求?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如何为教师赋能,帮助教师“减负”和“提质”?
  1、从单一的教书匠走向全面育人
  在《中国教师报》的采访中,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如平指出,“双减”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比如明确要求提高教师作业设计能力、课后服务能力,以及更好地开展家校合作的能力等。这就意味着,过去对教师职责、素养的描述现在需要不断丰富和充实,教师的角色也从原来单一的教书匠走向全面育人,需要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职能。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双减”能否落地和取得实质效果的关键,那么教师需要转变哪些观念?
  陈如平说,学生在学校的成长时间、空间总量是恒定的,“双减”之后,空出许多时间、空间、环境、位置,这部分谁来填补?毫无疑问,这就需要教师更新观念,更加充分、全面地履行立德树人的主体责任,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变化:
  一是育人观的转变。从以往比较关注学生的分数、成绩、班级里的名次位置,现在逐渐地转到关注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二是从原来的只关注课堂上某一段或学生整个成长过程中某个环节、节点,到关注全链条、全方位。
  三是从以往只关注学校里发生的事,到现在更多关注教师怎么与家长沟通联系、怎么和孩子相伴成长、怎么和其他方面协调沟通等,最终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网络。
  2、发挥教科研优势,为教师成长赋能
  从政策层面来看,该如何提升教师的育人能力,让其收获成长的幸福?
  陈如平认为,首先,在教师管理或队伍建设上,必须利用思政工作提高教师对教育教学和育人工作的认识高度。其次,在不同学段、不同地区,针对不同层级、不同能力水平的教师要求是不太一样的,不能泛泛而谈。因此,在“双减”背景下,我们要具象化描述怎样提高某学校某方面的能力或提高某一学段教师某方面的能力,才能在研究、分析、解决问题时拿出比较好的办法来。同时,教科研机构也应在广泛、大量、科学的研究基础上,拿出一些有针对性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指导教师成长的办法。再次,教师可以借力教育信息化的创新技术来改进育人和教育教学方式,这跟“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减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比如简单的记事这些工作完全可以通过整合比较好的信息管理平台来解决。
  3、家校社协同发力,共构“双减”教育生态
  构建良好的“双减”教育生态,不是教师一个群体的事情,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那么,家校社如何协同发力才能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呢?陈如平指出,家校社协同不是一句口号,需要通过非常具体的一些工作、行动来达到合力育人的目标。目前,我们的师范学校或教育学院在这方面的课程是比较欠缺的,因此建议学校尽快在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框架下,为教师补上提高家庭教育指导能力这一课。
  “双减”的最终目的是“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因此教师也应该激活自己,去学习、去提升、去创造。同时,推进“双减”的落实也要适当为教师“松绑减负”,提升教师自身的职业幸福感,从而走出一条“减负”与“提质”双赢的成长之路。
首 页 |学校简介 |文明六中 |党团园地 |师德楷模 |学生榜样 |小荷文学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