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这一概念从狭义上理解是指那些在教育领域有杰出贡献的人,今天我们谈的“教育家”特指那些对教育持有深厚情感、具备前瞻性思维并愿意为之奋斗终生的人。他们可能是学校教育的普通推动者,也可能是社会教育的倡导者。但无论其身份如何,他们共同拥有的是一种深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对教育价值的不懈追求。因此教育家精神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学生无私的爱,二是对教育事业的持续热情和执着追求,三是对终身学习的不懈坚持,四是对社会责任的勇敢担当。
在中国教育史上,许多杰出的教育家如陶行知、叶圣陶、晏阳初、于漪等,以其深邃的教育思想和不懈的实践精神,为教育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从他们身上可以发现,当下教育者可以通过四条路径践行教育家精神。
一是做好“导演者”,为学生搭建生活的大舞台。陶行知先生是中国现代教育的先驱之一,他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理念,强调教育应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对于学校领导者而言,这意味着要打破传统教育的局限,将课堂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如学校积极推行社区服务项目,鼓励学生参与社区建设,不仅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学到宝贵的知识与技能。
二是做好“引领者”,给每一个孩子彰显天性的机会。叶圣陶先生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继承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提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具有教育家精神的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实现这一目标,比如实施个性化教学计划,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甚至可以通过记录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学习进度,为他们量身定制适合的学习方案。
三是做好“示范者”,用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人民教育家”于漪先生提倡终身学习的理念,认为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对于具有教育家情怀的教师来说,这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对自己的要求。一个优秀的教师应当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创新的精神,开启教育教学的研究之路。
四是做好“家国者”,将责任融入学生的基因。晏阳初先生是中国平民教育运动的奠基人,他主张教育应面向大众。这一思想对具有教育家情怀的教师的启示在于,要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尤其是那些处于不利地位的群体。张桂梅放弃了城市的舒适生活,选择到贫困山区投身教育事业。她的公益精神和无私奉献给学校领导者树立了榜样。
通过学习和践行这些中国教育家的精神,我们每个教育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径,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学生,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未来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