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六中学
联系我们|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首 页 > 师德交流 >

韩校长为学校老师推荐的四篇文章

时间:2010-10-13      作者:hxj      点击:

 

教师应如何打造高效愉悦课堂

 

    课堂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摇篮,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素质教育的大部分课程内容都是在课堂上组织实施的,谁抓住了课堂,谁就抓住了教学工作的关键。高效愉悦课堂建设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广文中学成立的第二年就确立为“高效课堂年”,经过一年的努力,各学科在充分探索本学科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已经基本构建了有学科特色的高效愉悦课堂体系。高效愉悦课堂必须让师生在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尽情享受到精神上的愉悦,这是衡量课堂是不是高效愉悦的重要标尺。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是高效愉悦课堂的灵魂,学生越来越爱学习是学习高效性的内在保证。

    在我听过的许多课中,有的老师的课堂轻松愉悦,学生兴味盎然,师生融洽和谐,秩序井然,课堂效率高;有的老师上课吃力费劲,学生组织松散,课堂效率低,效果差。如何继续打造高效愉悦课堂呢?

    一、重心前移是打造高效愉悦课堂的基础

    当前,很多教师关注的是上课本身及课后的补漏,这样的教学是重心后滞的。要打造高效课堂,就要使教学过程的重心前移。新课程标准要求树立“以学定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理念,倡导实施“先学后教,精讲精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坚持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要任务,这也是打造高效愉悦课堂的主要目标。

    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预习就是在老师讲课之前,学生先学习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了解,发现自己不会的问题,这样在教师授课时学习的针对性就更强了。教师可以每节课设计预习学案,以作业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预习,下一节课上课前进行预习检查,让学生形成预习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老师也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比如思想品德课可以每次要求学生预习课文,用铅笔写下每段的段意,再回答框题活动的问题。这样学生至少看了一遍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思考。数学学科可以在课前预习学案将最基础的公式、例题列出,出一些简单的练习题,上课时检查学生的练习就知道学生会了什么,什么还不明白。这样让每一个学生面对新知识之前都有一个充分的知识与心理准备。课堂上学生会讲的让学生讲,学生会做的让学生做,学生能完成的让学生自己完成,课堂教学的重点就放在学生存疑、模糊的地方,使教学过程做到有的放矢,既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又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学生经过课前预习,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已经有了初步认识,那么对新课学习的目的性就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更有益于新知识的掌握。大多数人都渴望被别人所认可,学生的这种心理更强烈。经过课前预习,学生对一些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为了验证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听得就会格外认真,回答问题也会非常积极。经过认证以后,学生自己做出正确答案的会获得一种成就感,对知识的掌握就会牢固;不太准确的会自觉去修正反思,对新知识的印象就会加深。无论哪种情况都会促进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对新知识的掌握就会更快更深。有了教师课前的认真准备为前提,加上学生高昂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效益将大大提高。  

    二、关系和谐是打造高效愉悦课堂的保障

    教师要努力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学生在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心情舒畅,才能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于创新。在课堂上,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民主于学生,杜绝“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才能使课堂激情四溢,才能使学生智慧的火花不断绽放。  

    教师还要建立师生平等对话的氛围。教师的角色定位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互动者。师生交往、互动过程中,教师要以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要以平等、民主的精神与学生“对话”,让课堂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互动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教师不仅是在传授知识,也是在一起分享理解。这种多向性的活动方式,使师生关系密切、融洽,使学习气氛活跃、浓厚。师生和谐事半功倍。应该说这种和谐的关系,能够为打造高效愉悦课堂提供有力保障。

    三、主动参与是打造高效愉悦课堂的关键

    高效愉悦课堂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教师就必须把课堂主权还给学生,将课堂由“讲堂”变为“学堂”,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使其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要求一堂课教师讲的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学生集体活动不低于10分钟,就是落实这一教学理念的强制举措。  

    因此,高效课堂要充分体现:自主性、互助性、学习性。按照“自主、互助、学习”的理念设计学案和教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关注学生课堂活动参与的广度、形式、时间及效果;将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开放性思维、创新和合作精神。将学生的学习过程视作学生知识迁移、应用的过程。课堂教学要做到精讲精练、讲练结合。在知识的构建过程中,在解决问题基本策略的形成过程中,要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与表达,及时反馈与调控,提高讲的针对性与练的有效性。  

    在学生学习的互助性上,要有多边、丰富、多样的信息联系与信息反馈,整堂课有着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在学习性上,要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敢于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使对话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教师根据课堂教学中生成的资源,生成成为过程,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激发和提高。每一堂课都要给学生留出时间,让他们自主进行归纳、总结和提炼,将教师的思路方法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总之,高效愉悦课堂不是一种固定的、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它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这体现了矛盾运动的规律。高效愉悦课堂既是一种目标,也是一个过程,既是对课堂静态的描述,也是动态生成的刻画。构建高效愉悦课堂就是师生实现共同理想、不断超越、不断创新的过程。所以,还要充分发挥全校教师的聪明才智,集中研究和攻关,不断发展,不断创新,努力打造出具有广文特色、富有生命活力的高效愉悦课堂教学形态。

 

 

 由学生作业多所引发的思考

 

    不管是与学生的面对面交谈,还是与学生的书面交流,其中的话题之一是作业太多。

    不怪学生抱怨,就是作为老师也打心眼里疼这些孩子。现在的学生最苦,最累。且不说一天八节课都要“专心致志”的学习,(哪个老师不这样要求?)就说上完课哪个老师不布置点作业?初二的学生学习九门功课,一天晚上至少有五六科甚至到了八九科作业要做,如果一科用半小时,(时间不多吧?)那么,一晚上就要做三、四个小时左右的作业。若从晚七点开始,那就要做到晚十一点,这期间不用说休息喝水、吃水果,就连上厕所也要速去速回。再看看这时的学生已哈欠连天了,在这种状态下,即使做作业也是应付了事,那复习当天所学课程和预习明天所学课程岂不是痴人说梦?

    节日期间,朋友聚会,因为我是广文中学的老师,面临孩子升初中的家长自然希望把孩子送到广文就读。朋友对我们广文的赞美令我自豪,对广文的期望令我深感责任重大,但提到广文学生作业多的问题,也令我感到惭愧和窘迫。虽然朋友提到的老师是学校的少数甚至个别,但他代表的是广文人,说明学生作业多是一种现象和痼疾。于是我们优质的教学质量在作业多的背景下大打折扣。

    如何让学生高效的完成作业,避免学生成为作业的奴隶,引起了我的深刻思考,虽然这是个老问题,但只要我们用心用力去做,我想就一定能找到有效的方法。

    第一:用心做调研,找出根源之所在。前几天学校督导部在初一初二的学生中展开一次大规模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80%的老师布置作业过多;同时中层干部走访了30多个同学的家庭,看到晚上所做作业的数量大得“触目惊心”。赵校长在她的《随笔》里给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我想,这些问题的解决之日应该是学生愉悦高效学习之时。

    第二:精心打造课堂,给学生高效完成作业提供保障。课上完成不了的教学任务布置给学生课下完成,不仅学生课堂学习的质量大打折扣,完成作业的质量低下,而且教学会走上一条恶性循环之道。因此,作为教师,精心备课、精心打造课堂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试想,课堂效率提高了,当堂检测、反馈、落实学习效果,老师就会少布置作业或不布置作业;课堂效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就减轻了,学生乐学、好学的氛围自然形成,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教育才能才充分显现其作用。

    第三:精心设计作业,保证作业少而精。从教育制度上讲,政史地生不布置家庭作业,语数英布置作业不超过半小时。虽然允许我们布置作业,如果不精心设计作业,也会降低作业的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不布置机械重复的作业,不布置不加选择的作业,不布置难度过大的作业等。其实,作业如同课堂一样需要精心设计:突出重点,分散难点;选题典型,触类旁通;突出实践,激发兴趣-------。让学生在精而少的作业中快乐成长。

    第四:热心传授方法,培养学生高效完成作业的习惯。每一位老师都从学生中来,有做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可以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传授一些高效完成作业的方法,如利用中午的时间完成一部分上午所学功课的作业,利用放学路上与同学讨论作业上的问题。这样,晚上的作业会减少一半左右,余下的时间就能及时复习当天所学和预习明天的功课,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同时,要及时观察完成作业效率高、习惯好的同学,让他们的现身说法引导学生高效完成作业的潮流。

    作业问题是我们课堂改革的重要问题,小小作业关系到学生学业和身心健康的大问题,从课堂上提效益、要质量是我们高效课堂的不二法门。

 

 

 

教师的“忙”与“闲”

 

    一提到老师的工作,很自然地就与“忙”联在一起,是啊,我们当教师的太忙了。“两眼一睁,忙到天黑”是对我们的真实写照,且不说在家要忙孩子、忙家务;在学校里我们要忙备课、忙上课、忙作业、忙考试…… 班主任还要忙卫生、忙纪律、忙学生…… 何止一个“忙”字了得!

    能不能既不这么忙,又要提成绩?很多人在“上下求索”——潍城教研中心的网上教研平台不仅节省了老师的备课时间,还提高了老师的备课质量。高密一中的老师们针对学科难点进行破解,编写了各科难点丛书,循环使用。江苏无锡蠡园中学自行研发了追求高效的网络平台,校长、教师读到的好文章发到网上,教师的教案、课件发到网上,练习题、达标题发到网上,各种通知发到网上,“共享”使老师“有点压力,但不压抑;有点忙碌,但不盲目。”……

    也许,我们也可以做点什么让大家不这么忙?

    我们可以通过切实落实集体备课,留存资料,今年共享,以后借鉴,让我们的备课、学案、单元达标题、月考题都能少占用一些时间;我们可以通过研究教学流程,删除无效或低效环节,让我们的课堂更加高效,课后就可以少布置作业;我们可以通过习题“训练知多少”使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更有针对性;我们可以通过学科教研,整合教材,改进教法,使学生更加喜欢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我们可以把制作的课件保存在教学资源库,让其他教师使用和借鉴;我们可以把学生的易错点和相关矫正练习题保存并贡献出来,让下年级的老师参考;我们可以把管理班级的高招和绝招介绍出来,让其他班主任共享成功;我们可以把小组建设、评价、使用的体会推荐出来,让我们的课堂尽快实现高效……

    赵校长常说“办法总比困难多”。世上的很多发明创造也是因为人们不想这么“忙”,想有更多的“闲”而诞生的。我想,当我们想出更多的办法,当我们落实一些想法,我们就会有更多的方法。当我们忙的更有价值、闲得更有意义时,我们就真有幸福感了。

 

 

 

从教学流程中要效率

 

    提到工作流程,一般会想到技术产品的生产或是企业的规章制度,认为工作流程的合理与否会影响到工作的效率。如果把这一想法用到教学中会有怎样的作用呢?

    教学流程一般是读、写、听、说、做等几个步骤,如果能把这几个环节中的能增值的部分加大而减少不能增值的环节那么我们课堂的效率也会大大增加。非常荣幸的与赵校长和赵磊老师等老师一起组成了研究语文教学流程的团队,针对语文教学中发生的对教学有益或是没有帮助的环节进行分析。美国一个教育学者,通过大量实验得出一个结论:你阅读了你仅仅能记住10%;你听到了你仅仅记住20%;但是你的知识内化了,通过你的嘴说出来,你就能够记住70%;你能把它做出来,做出实物来,做到卷子上,能够记住90%。我们就根据这一结果进行了记录和分析,结果让人产生了很多思考:

    调查研究要以真实的课堂为基础,因此我们以赵磊老师的新授课《马说》为研究对象。《马说》是一篇经典的文言文,赵老师的课是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诵读中理解课文,如指名读、齐声读、默读、放声读、研读等,这也是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很好的体现。

   首先是根据让学生自己的理解找同学读,同时加以其他学生的评价,在共同的评价和分析中大家再初步齐读。在齐声读中发现了学生容易出现问题的生字词,在老师的带领下纠正读音,达到字正腔圆、气韵流畅,这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解决正音问题。接下来是默读,在默读过程中圈点勾画将不明白的字词找出来小组讨论,然后学生将小组中出现的不明白的地方或是认为比较重要的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指出来,小组的活动很充分,学生找到的问题也很有典型性,比如一词多义的现象、课文三个自然段的不同语气、“名马”的理解等。赵老师在这时不失时机的要求学生将文章中所有的一词多义的现象找出来,加以整理。在一系列的分析和讨论之后再要求学生齐读课文,这时的读是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所以就更显得绘声绘色了。

    可以说赵老师的讲解体现了文言文先读后讲,在读中学习提高的方法,学生也在自己的读书声中提高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认识,但是如果从教学流程的效率上分析结果是什么呢?本节课涉及听、说、读、做、活动五个环节,我们根据每个环节分别几分钟同时有多少学生进入到此教学环节中去再联系每个环节的实际记住的效率来计算出有效时间。一共四十分钟的课堂,学生的参与率为99%左右,那么一节课下来所有六十个学生在听上用了231230秒,做上用了77020秒,说用了9925秒,读用了15120秒,活动用了170分。但是在课堂效率上也就是学生记住的知识上呢,听所有同学实际上用了462.5分、说用了69.5分、读用了15.13分、小组活动用了136分、做用了693.27分。结果很明显也很令人惊讶,在课堂了用了最多时间的听的步骤在效率上只列在第二位,而实际上用的时间只有听的三分之一的做在效率上却跃居第一位并超出了听有二百多分钟。

    平时我们一直在强调要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这也是我们课改一直在进行的和每个老师都在逐步进行体现在课堂上的,但到底是为什么要把主动权放给学生呢?这次的研究让我们有了真正的认识,《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整体感知文本,揣摩品味语言,是探究式阅读的起始环节。阅读是整体感知文本的目的,也是手段。通过他们自己的方式感知文本,使学生从读中发现问题,体会语言的魅力,行成语文能力。语文本来就是一个自学性很强的科目,它具有较强的个性色彩。就学生来说,读者会借助自己的主体经验来品味文本。由于个人的智力背景(知识水平,生活体验,文学背景,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必然出现不同的状态。有道是: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应该把时间尽量的放给学生,我们认为的齐声朗读也许并不比让学生自己边读边记边画的效率高。小组活动的过程其实也包括学生的说和做,所以要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多交流,学生质疑的一些问题,有的难度教大,老师先不必费尽心思去讲解,可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各抒己见。讨论结束后,由小组选派代表上台陈述讨论的意见,最后,教师可根据情况纠正总结。这样,学生既动脑又动嘴,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

    我们一直在喊向课堂要效率,怎么要才能有用,怎么要才是真正的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当堂记住所学都是我们应该研究的问题。经过分析,减少老师的讲和学生被动的听,增加学生自己的说和做是在今后教学工作中切实落实的思想。

  

首 页 |学校简介 |文明六中 |党团园地 |师德楷模 |学生榜样 |小荷文学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