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六中学
联系我们|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首 页 > 教育科研 >

刘剑霞南宁全国化学优质课听课体会

时间:2012-12-21      作者:刘剑霞      点击:

全国第二次初中化学优质课观摩课暨教学改革研讨会于20121119——22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省会南宁举行,参加会议的人员有化学学会的会长、秘书长、各省市的教研员、参赛教师以及听课教师大约有四千人左右,我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受学校指派有幸参加了这次大会,聆听了参赛教师的说课、现场课与专家的点评,感受颇深,现就自己听课的情况谈谈自己的看法。

本次会议共有57节说课、30节现场课,分三个会场(第一会场和第二会场都在南宁三中,第三会场在南鹰宾馆礼堂)同时进行,每个会场安排说课19节(每节课的时间是10——15分钟)、现场课10节(每节课40分钟)。根据会议的安排,我原打算在每个会场分别听一天的,在与其他听课教师的交流中得知,在第一会场高手云集,竞争很激烈,而河南的选手都在第一会场,为了给他们加油助威,所以主要选择在第一会场听课,在第二会场听了一个下午的现场课。通过听不同地区选送的说课和优质课,使我感觉到北京、上海、重庆、河南、吉林的优质课质量较高,教学理念、教学手段都走在教育改革的前列。

我在第一会场听了19节说课,这19位参赛教师的个人素质都很高,每个人各有各的亮点,给我的最大感受是,他们在说课时,三维目标陈述的十分清楚。不但陈述如何完成知识目标,而且过程目标和情感目标表达的十分完整。特别是郑州第83中学的杨华老师的溶液的形成一节说课,给我的感受最深。在他的说课中,知识线是明线,

设置溶剂为“水孩子”这样一个形象,带领学生跟随“水孩子”,透过全新的视角来看溶液,完成知识目标。而情感线是暗线,通过“水孩子”接触醋酸、氯化钠、酒精、蔗糖、碘、高锰酸钾、氢氧化钠、硝酸铵、植物油等物质的体验,初识人间五味、方知人间亲疏、明辨人间真假、感知人间冷暖(物质溶于水时,是放热、吸热或是温度不变)、终悟人生真谛。过程目标体现在说课的过程中,通过设计恰当的实验,利用明显的实验现象来达到目标。整个设计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特点,即从宏观到微观,从微观理解宏观。之后,在与杨华老师的交流中得知,一节成功的课,与老师所付出的努力艰辛是分不开的。杨华老师为了能够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即用鹌鹑蛋在锥形瓶口的升降,来说明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的变化),他用了十瓶硝酸铵、三斤鹌鹑蛋、五瓶氢氧化钠来做实验,鹌鹑蛋是一个个来试的,直到最后三个时才成功。而所用的硝酸铵与氢氧化钠的量都是通过不同的比例,经过多次实验的结果。言谈之中可以感知杨华老师的执着与毅力,由衷的对这位年轻教师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感到敬佩,更为新一代教师的崛起倍感欣慰。

北京市顺义区杨镇第二中学潘立红老师的画水一节说课,她的最大亮点课堂设计别具一格,主要表现在:①注重学生微观概念的建构。整节课围绕“水”这一学生熟悉的物质展开,将各种素材巧妙的联系在一起,通过画出不同阶段的对水的不同认识,沿着从宏观→微观→微粒→具体分子的主线,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促使学生主动建构微观概念,使微粒构成物质的基本观念逐渐清晰。通过几次“画水”,微观的水分子在学生头脑中逐渐清晰起来,有利于学生用微观的视角去看世界。②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科学过程的感受。本节课通过“分水”、“画水”、“拆水”,沿着学生的认知发展层层深入,使学生形成对分子知识的整体、连惯性的认识。③突出实验、多媒体、模型辅助教学的直观效果,使抽象知识和实际体验相结合,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比教师直接举例、总结更易于理解与接受。尤其是球棍模型的使用,使学生在拆分、组装的过程中体会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特征,感受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对于学生知识的理解、微观概念的建构有很大的帮助。

贵阳市第二实验中学黄莘然老师的燃烧和灭火一节说课,其课堂设计的特点主要表现在:①通过白磷燃烧的一系列实验和蜡烛熄灭的实验使学生掌握了燃烧需要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完成了学习目标。并且在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到燃烧对我们人类发展的深远意义,从而深切的感受到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在整节课的教学活动中,以学生活动为主,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在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时,能够让学生体验到化学实验的魅力以及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③通过分组实验使学生的参与面得到提高,还可以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归纳总结以及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意识,并在实验结果的反馈环节中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④板书时,让学生自己写。通过他们的板书可以反馈知识的掌握程度,还从另一方面反映出教师对学生的信任,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以激励学生更要学好化学决心。

开封市第二十七中学的骆蕤老师的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一节说课中,利用开封的菊花展为什么可以在金秋十月提前开放,来讲解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同时也让学生知道,二氧化碳在给地球带来温室效应的同时,也有它有利的一面,人们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利用其有用的一面。老师很好的利用开封的菊花展,依托二氧化碳的性质,即可以说明化学来源于生活,又可以服务于生活,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江西省九江湖口中学付捷老师的燃烧与灭火一节说课中,她的课堂设计是亮点在于:①引导探究法的灵活运用。即教师灵活的引导情境,学生灵活的实验探究。教学中教师在注重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同时,更加注重了学生在活动中进行科学探究以及分析推论的体验。而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探究能力都得到了最大的发挥。使学生对知识理解和认识水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中得到了提高。教师真正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真正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整堂课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构建知识,完成教学目标。②教师能够根据学情灵活的处理教材中的实验。如:对“燃烧条件”探究中,加入了对不可燃物的探究,有利于学生更准确的得出结论;改进了“水中白磷燃烧”的实验,使实验很容易完成,并且消除了产物会对空气的污染,使学生在无意识中接受对环境保护的教育。对“灭火原理”探究实验,则完全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极大的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热爱。③本节设计充分地整合了“资源管理库”中的可用资源。如:大量和燃烧相关的图片以及“燃烧和灭火”实验的视频素材应用。这不仅充分发挥了远程教育资源的优势,更是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习过程不仅充满了乐趣,而且对于学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更大的帮助。

广西柳州市第17中学的吴敏老师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节说课的设计,其特点是:①设计理念是“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倡导绿色化学,体现了化学育人的功能。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以探索者的角色出现,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在发现、再创造的认识过程,在评价过程中,构建自己的化学知识,并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③教学中充分运用情境教学法、实验探究法、分析比较法与指导学生阅读、组织学生讨论相结合等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得出正确结论,探究能力和有序思维也得到了同步发展。

我听了10节现场课,每位参赛的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与南宁3中活泼可爱、机敏睿智的学生相互配合,相宜得章,精彩无以伦比,至今仍在我脑海中浮现。参赛教师现场课的共同特点,表现在①参赛教师个人素质都很高,而与教师配合的学生质疑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也都很强。②对于新课的引入,各位教师各具特色,有的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有的是放当地的宣传片、有的是依据新闻等。③参赛教师都能采用探究实验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④都能对学生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有效、恰当的评价。⑤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应用广泛。⑥都能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每位教师的课又有自己的特点,下面是我对几位教师的课的一点认识:

广西南宁市三美学校的张智老师的【质量守恒定律】一节现场课,其亮点在于①本节课从狄仁杰办案中的疑惑导课,让学生充当狄仁杰是助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完本节课的内容后,帮助狄仁杰解决了疑惑前呼后应,首尾相接。②探究实验设计合理,独具匠心。同样的实验用品,应用不同的装置,通过对比实验得出不同的结论,引起学生的思维冲突。然后教师通过学生讨论、比较、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弄清得出不同结论的原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③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能够对学生的实验方案的设计以及学生的质疑能力、表达能力等给予恰当的评价,更加增强了学生自信心,学生参与交流的积极性更高,课堂效果很好。④教师在完成知识目标的同时,利用科学家发现定律的过程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三维目标实施的非常清晰。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初级中学古丽芬老师的【金刚石、石墨和C60】一节课,其特点是①教师能够运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如:图片、视频、实物模型等,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情景,增加情趣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实学生的感性知识,增强了实验的直观性和可控性,强化了学生对实验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②整堂课以学生自学、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通过问题的形式带领学生学习知识,并在知识的获取、应用过程中教育学生养成科学的态度,更要有科学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③在教学设计中,教师注重化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使这节课的趣味性强,课堂气氛也很活跃,更重要的是通过这节课中科学探究方法的传授,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达到了化学教学的最终目的。

宁夏吴忠市第五中学佟慧老师的【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节课中,本节课的教学特点主要有:①整节课教学目标落实非常清晰。从开始的认知目标、教学过程中的探究达标到最后的检测目标,充分体现了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②教师能够精心设计科学探究实验活动,在每一个教学目标的达成过程中,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分层次设计探究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质疑、实验、分析、讨论等活动中,通过自主学习、实验探究、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构建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对于学生的提出问题能力、质疑能力、表达能力等做出恰当的评价,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主动性,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多,课堂效果好。④整节课教师能够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注重对学生思维意识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建构知识,能够很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

吉林省第二实验中学宋雪芙老师的【再探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一节复习课,一改以往的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自己制作的装饰品激发学生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欲望;设置排错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情景,通过做游戏的方式复习基础知识,设置具有挑战性的练习题,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通过设置问题的形式,与学生一起分析并讨论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决问题的方法;再通过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问题:如慧眼识金、处理废液、容器的选择、金属防锈等,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觉学有所用,从而有一种成功的成就感,在加上老师对学生恰当的评价,学生的学习热情异常的高涨,学习效率自然就高。

还有重庆市一中的陈国君老师的【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节现场课,利用学生最熟悉的两面胶纸,作为设计实验装置的材料,既简便又方便,还能对学生设计的不同方案及时进行纠正,反馈信息及时,课堂效果好。由此可以反映出老师敏锐的观察能力。

总之,通过本次学习,使我更加清醒的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就是思想不解放,总是怀疑学生的能力,不能完全对学生放手。所以在教学中,仍然是教的多,学生的自主学习相对的少。今后一定要解放思想,在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尽可能的多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尽可能的发挥学习小组的职能,已达到最大化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实验教学中,也要多动脑子、多动手、不怕麻烦、不怕累,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动手实验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多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六中的辉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首 页 |学校简介 |文明六中 |党团园地 |师德楷模 |学生榜样 |小荷文学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