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小组合作法的一点心得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分校的高淑静,07年毕业后加入到六中队伍里,在分校这四年我任地理课兼班主任。作为一名普通的年轻教师,我始终认为,自己不过是在极其平凡的岗位上做了一些极其平常的事,我所做的与众多老教育工作者相比,简直是滴水比沧海。谈不上经验,只是跟大家交流交流我对于小组合作教学方法的一些浅显认识。
自从学习了杜郎口、“洋思”等一些地方的教学模式。看到他们的学生在课堂上人人参与、积极主动,效果又好。当时就很是羡慕,于是我开始思考,开始探求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摸索,我发现要让学生动起来,小组合作是最合适的教学方法。
现将自己的做法,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和探讨:
1、均衡分组
根据学生的成绩、特长、学习态度等因素,将他们进行分组。基本上是每组6人,优秀生2名,中等生2名,后进生2名,每组都含有三个层次的学生,便于他们取长补短;这样的合作学习分组,虽然组内成员之间有程度上的差异,但在以组为单位的比赛时,各层次的成员都能在其他组中找到相对应的竞争对手。
2、角色分配
小组建立后,我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组内不可或缺的一员,可以根据组内学生的相对特长,进行合理分工:
组长:各组成绩优秀、组织能力强、读图能力强的的学生担任组长。可帮助老师检查组员的预习作业,课下知识点过关、收发作业、同组员间的疑难解答。
记录员:负责对小组学习时进行记录并把结果进行文字加工。
汇报员:负责小组学习结果向外发布信息。可以锻炼学生的胆子、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
成员职责的分工不是固定的,根据需要,成员之间的分工任务可经常进行轮换,使每一位学生能感受小组每一份“工作”的艰辛与乐趣。
3、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多样性
在教学中小组合作可以是多形式的如:
辩论式的小组合作---如《世界的聚落》一节中关于城市与农村的区别,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辩题是城市好还是农村好。再如《世界的人口》,可以组织以人口多好,还是人口少好为辩题的辩论赛。这样的辩论可以是随堂的,也可以是有准备型的。随堂型的辩论与课堂讨论有些相似,只是更针锋相对一些。有准备型的更能体现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他们可以在小组进行细分工,有的担任收集数据,有的负责发言,有的制作幻灯片,有的收集图片等,最后综合整个小组集体智慧的结果,派出最有实力的成员代表小组出场。
表演式的小组合作--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一节,可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分别代表六种语言的地区代表,到黑板挂图前汇报自己来自哪个地区,说什么语言,信奉什么宗教,并展示宗教建筑等。
实践操作式的小组合作—如《我们怎样学地理》有一实践活动是:以小组为单位绘制一副校园平面图,并展示出来,比一比哪个小组绘制得最好。如在学习地球和地球仪时,引导小组合作制作地球仪。
自从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法后,我发现学生渐渐的喜欢上了地理,成绩也大幅度提升。更可喜的是很多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养成了课前预习,勤学好问,乐于助人的好习惯,懂得了团结协作的重要。从而形成了学风浓、班风正,凝聚力强的班集体。
运用小组合作法取得的优异的成绩我感到很欣慰,但是在运用过程中还有很多待我改进的地方,比如开展“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同时,还应提倡“组际合作”、 在课堂中多进行随堂测试,同时把合作学习延伸到课外等。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通过相互探讨,不断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 最后,用一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结束。说的不到的地方还请各位谅解。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