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六中学
联系我们|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首 页 > 师德楷模 >

心太软换位思考,变自己走出困扰

时间:2013-08-28      作者:蒋方军      点击:

 蒋方军老师外出听课心得体会:树立科学理念,走出教育困局

 

从事多年数学教学工作,一直奋斗在教育第一线,有时上课看到学生疲惫的眼神,我总是有些不解的困惑。今年我有幸参加的两次培训,感触深刻。一次是我参加的濮阳市教育局举办的网络培训;二是今年暑假在清丰听了两天专家授课,下面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我想大家都听过著名歌星任贤齐的一首歌《心太软》。我们的学生很聪明,他们也改编了一首《心太软》。今天我们先从学生改编的这首歌说起,歌词的内容是——

你总是心太软,心太软,

独自一个人讲课到铃响,

你任劳任怨地分析那课文,

可知我心里有多勉强。

你总是心太软,心太软,

把所有问题都自己讲,

教学总是简单,交流太难,

不是你的,就不要多讲。

铃响了,你还不想停,

你还想再讲几分钟吗?

你这样上课到底累不累?

明知我不会给你安慰。

只不过想好好讲透课文,

可惜我无法给你满分。

多余的牺牲,你不懂心疼,

你应该不会只想做个“讲师”

噢,算了吧,就这样算了吧,

该放就放,再讲也没有用,

傻傻等待,我只学会依赖,

你总该为学生想想未来。

 

看了这些幽默的改编,不难看出学生对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非常反感,并且这种情绪带有普遍性,静下来想一想,为什么我们上课自认为非常用力,而学生反而不领情,反感我们讲课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联系我们目前的教学现状,我认为有以下几种原因值得我们反思:

第一:教学理念陈旧,没有跳出以老师单方面传授为主的旧式教法的束缚。在我们的思想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概念:那就是只教师讲了,学生才能会。教师不讲,学生就不会。在这种理念的作用下,就会出现这样的课堂:老师霸占着话语权,自己讲的太多,学生活动太少,重教轻学,颠倒老师自身的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仍然控制着课堂,学生的学习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只是一味地听,久而久之,就不愿再听了。此外在课堂上没有真正的互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无交流,合作学习也是流于形式,使学生学会学习成为了口号

第二,备课不精,挖掘不透,对教材中的重难点、探究点把握得不好。由于课前不能充分备课,我们在上课时在一节课里探究点设置过多,探究点过多就有可能探究不透,问题解决不好,并造成课堂时间不够用。重难点把握不好,理不出本节课的难点在什么地方,有几个难点,如何突破难点,导致讲课时知识的切入点太高,讲得太深,太快,知识面又多,自己感觉讲得很清楚,但学生未必听得懂,往往是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却如坠云雾,讲课只顾自己痛快,而不顾来自学生方面的反馈信息,教师与学生的思维不能同步,学生就只能被动接受,毫无思考的余地,学生当然就听烦了。

第三、课讲得缺少兴趣,语言缺少幽默感,太死板,学生听课也提不起精神。

第四,教学方式单一,每节课都是同一方式授课:我们上课的一般方式是:

①复习旧课②导入新课③讲解新课④练习巩固⑤布置作业。学生听课没有新鲜感,就象吃饭每天都吃同一道菜,吃久了,再好吃的菜也吃厌烦了。

面对新的教学形势,什么样的课才是学生喜欢的课呢?我们应该做出怎样的改变呢?怎样上课才能使学生不烦呢?下面我们再看老师新编的歌词——《心太软》:

我不再心太软,心太软,

与学生共同讨论到铃响。

我分轻重缓急地解决重点,

我知道根本不必样样都讲

铃响了,我就让学生休息,

我这样是爱学生吗?

我这样到底对不对?

恰恰是符合教学规律。

我不再心太软,心太软,

把所有问题让学生想。

上课总是简单,讨论不难,

学生能解决,就尽量不讲

只要是让学生自己动手,

这样学生就会给你满分。

多余的讲解,没多大作用,

我只想做个好的导师。

噢,算了吧,就这样做了吧,

尽量少讲,多讲也没有用,

喋喋不休,学生变成偷懒。

我总该为学生想想未来。

在清丰听了黄爱华老师的讲课,我好象找到了一些感觉,老师是深圳市特级教师,他研究的是“大问题”教学法。老师的课上得的确很好,他的课堂之所以吸引学生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是注重给学生创设思维的空间,二是注意诱发学生积极体验,自己产生问题意识,自己探究、尝试,修正错误,总结规律,从而主动获取知识,从上课的流程和学生的上课反映就可以看出,学生非常愿意上这样的课,上完课后问学生上课感受时,学生的回答是还想再上一节。可见学生希望那种方式上课。下面我简单复述一下老师的上课过程:

老师那节课讲得是小学数学《圆的认识》。这节课让我讲一定是先情境引入,用多媒体出示一些有关圆形的物体,从中抽象出圆的图形,然后引入圆的有关概念,比如直径、半径、圆心、周长、面积等,接着讲例题,再接着练习,这节课就结束了,但老师则不是这样,他先提出两个问题:

为什么下水道井盖喜欢做成圆形的?为什么圆形井盖就不会掉下去呢?让同学们思考,发言。然后找学生走上讲台当小老师,他巧妙地从学生回答中慢慢引入概念,比如:有的学生回答因为圆都是一样宽的,圆的宽是相等的,这个宽实际上就是直径,从这里引入直径的概念。然后围绕直径讨论,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力说出直径到底是什么?同学们各抒己见,把自己的想法都写在黑板上,老师做小结,接着再讨论半径、圆心、周长、面积等。这节课老师确实什么也没讲,全是同学们自己说出来的,真正地做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只是引导者、组织者。

 

下面我谈一谈对作业的看法。

我们还是从一位学生改编的古诗说起吧。

某学生的“诗词”默写:

举头望明月,低头写作业。

少壮不努力,老大写作业。

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写作业。

商女不知亡国恨,一天到晚写作业。

人生自古谁无死,来生继续写作业。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mo)然回首,那人正在写作

从这则“诗词默写”中,不难看出学生对目前作业过多过滥的深刻反感。为什么学生那么不愿意写作业呢?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外,我想作为教师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思:

1、作业布置太多,学生根本就完成不了。有的教师总认为自己的作业不多,可是几科作业加在一个学生身上,作业岂不是多了吗?在我们的平时学习中,有的同学做到晚上12点也没有办法完成,有时是天天如此,长此下去学生能不烦吗?能愿意做作业吗?

2、作业太难,太偏,学生不会做,自己独立完成不了。

3、重复作业太多,学生做起来没有兴趣。

关于布置作业我们应当如何做呢:

1、树立科学的作业理念:克服过去那种作业越多,学生学习越好的错误思想。真正把作业当作锻炼学生思维、养成良好习惯、巩固所学知识的有效手段,而不能当作一种过度的劳动和惩罚。

2、精心备课,精选作业。在备课时,把布置作业看成上课的一部分,精心准备,而不过分依赖资料,对作业有选择,把布置作业当作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

3、认真准备,提前掌握作业。教师在布置作业前,要对作业进行把握。了解作业的数量和难度,初步预估学生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根据班内学生的实际情况精选作业,使学生通过做作业能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以上是我在参加完培训后自己的反思,对照自己的教学,我认为值得转变地方很多,也许我不会一下子就改变自己,但是我相信,只要你和我都一点点的改变自己,那么就能换来课堂教学的改变。

                                          

首 页 |学校简介 |文明六中 |党团园地 |师德楷模 |学生榜样 |小荷文学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