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云:期中考试经验交流会材料
本次考试,七班八班稍有进步,思考这一点点进步,和大家交流
一点点心得体会。
一、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分段实施)
目标越明确,越能有的放矢。比如:七班的目标有三个:一是
优秀群体的培养;二是后进生的稳定;三是各科的综合考评力争第一。八班的目标有两个:一是语文优秀群体的扩大;二是后进生在课堂纪律上的稳定。
围绕这些目标,确定每个阶段的重点。从开学到期中考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9月20前为初期,10月20前为中期,其余为末期。七班初期重点是后进生的稳定,中期重点是优秀群体的培养,末期重点是综合考评。八班初期重点是优秀群体的扩大,中期重点是后进生的稳定,末期重点还是优秀生的扩大。
二、情感铺垫,方法多样
其实每一种方法的实行都离不开情感的铺垫,而每一次情感的铺
垫又都是一种方法的运用。
1、作业少,要求严。作业少不会引起孩子们的厌烦厌学,我一般只留两项作业,一是提纲本,二是朗读和背诵(背诵最多两段)。但因为作业少,所以要求一定要严格。比如选择题,要求学生一定要改正错误选项;朗读至少查5—10人,选其中一段,少字多字错字重复不得超过三次,否则抄三遍本段;背诵至少查15---20人,我可以提醒一次,不会的抄本段三遍,放学上交并背诵(实在不会的可以站着,我不抽查,但是一样要抄写)。
2、小本子,大作用。提纲本分重点课文和非重点课文两种格式。重点课文包括:文学常识(作者、文体)、生字、解词、句子赏析或句子翻译(现代文或文言文)、主旨、问答题。非重点课文没有问答题。生字、解词、句子赏析或翻译、问答题由老师根据情况定出最少数目。复习时,小组交流查漏补缺,然后面向全班成员,互相补充完善,这样复习就会很全面。
3、小座谈,大效果。召开家长、学生、老师三方座谈会,八班开了四次,班级前二十名的,后进生的,语文弱科的,月考及平时作业问题较多的;七班开了三次,班级前三十名的,后进生的,语文弱科的。不管开哪一种座谈会,第一步一定是戴高帽,夸张每个孩子在班内地位的重要性。比如:八班前二十名,我会很认真很真诚地说你们是八班的脊梁是中流砥柱,你们好不好就是八班好不好,你们学不学就是八班学风浓不浓等等,要说得他们和家长都心花怒放得意洋洋。第二步是提要求,查落实。要求要细致具体,不要空,比如:字写成什么样,笔记怎么记,作业完成的质量,上课的发言等,要求一旦提出,一周内坚持查落实。
4、开展青春日记系列活动。
孩子们准备一个硬皮笔记本。本子第一页开始:依次是所有老师写给全班同学的青春寄语。
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只要发现他比较突出的优秀行为,或有获得的各项荣誉,就请他自己用彩色的纸(自己喜欢的颜色)裁剪制作出自己喜欢的形状,如:蝴蝶、扇子、房子、宝塔等,再由他找自己最喜欢的人或班主任在纸片上简洁地写出相关文字,按顺序贴在本子上。鼓励孩子们在青春奖章后,写出自己的感悟,留作纪念。还把青春奖章的内容拍成照片,传到网上。
5、小细节,大聪明。我们和孩子们的相处就是生活,生活的温馨离不开细节的聪明。聪明一爱要大声说出来。你想让谁进步你就要喜欢谁,而且你的喜欢最好与学习无关,最好大声说出来。比如八班的王铭,上课一直吊儿郎当,自由散漫。有一次上课我发现他的眼睛一直跟着我,我马上就说我最喜欢王铭的眼睛,因为在课堂上我走哪他就盯着哪,充满了正能量。下课后就有几个学生来找我,说王铭得意的到处炫耀,然后问我如果他们表现好了,能不能也这样表扬他们,我满口答应。(潘承宇上课说话,我让他猜猜昨天他家长见我,我都说了哪些话,我背给他和全班同学听:我很喜欢潘,他老实认真,字写得工整,尤其上我的课……)聪明二用他的方法治他。年纪大了,我很少发脾气,又伤身体又伤人又伤心,得不偿失啊!但是对有些小毛病的孩子还得治他,我就采取用他自己的方式治他,既博大家一笑又有警告作用。比如:上课铃响后,往往还有个别学生站在门口张望。我就大喊五个数,5、4、3、2、1,若是你没有及时回到座位坐好,你就站着上课,这对大部分学生很有效。但是七班的苏康就不行,他坐在讲台边上,离门口一步之遥,每次都等我喊到3时才动身。有一天,我看他又满不在乎,就直接喊3、2、1,他很狼狈跌跌撞撞跑到座上。全班大笑。智慧三小付出大收获。偶然一次,有几个学生跟在我身后要糖吃,我说要是你下次考试上了优秀,我就给你带,结果一传十,大家都来问,我就公开承诺,七班只要综合第一,八班只要语文考到年级前四,我就送他们一人一份我这个吃货最喜欢吃的礼物。结果大家共同努力,真的实现了目标,八班语文第三,我就兑现承诺,从网上一人订了一个礼物。发礼物时真的是欢欣鼓舞,我想孩子们得到的绝不仅仅是一个礼物。
老师们,面对繁忙的工作,不听话的孩子们,我也有急躁也有脾气,但是我想这并不能使我们进步,而平和的心态,温暖的笑容,鼓舞人心的方法可能才是我们进步的力量吧!